關鍵還有,哪怕軍方提出動用戰略預備隊,迪迦拉也絕不會答應。
道理也很簡單,梵羅陸軍的戰略預備隊大多部署在本土西北,尤其是德城附近,而且西北才是主戰場。
派西北戰場的預備隊去西部戰場,顯然有問題。
按照迪迦拉的判斷,梁夏帝國一直沒有在西北方向發動進攻,或許就是在等待梵羅陸軍進行調整。
換句話說,等到梵羅陸軍把西北戰場的預備隊調走,東方集團就會在西北戰場這邊發動戰略進攻。只要有機會打下德城,梁夏陸軍甚至會動用部署在本土的作戰部隊,在西北戰場開闢第二戰線。
沒預備隊可用,不要說邊境防線,連首都德城都守不住。
到這一步,或者說以當前的局面,唯一的理智選擇,也就是做出取捨,放棄一個相對來說較為次要的戰略方向。
顯然,肯定是南部地區。
前面就已提到,南部地區不但地形非常的複雜,人口密度也不小,還嚴重缺乏能夠依託的道路與鐵路。
哪怕梁夏帝國兵力雄厚,沒有個一年半載,別想佔領與控制南部地區。
可問題是,肯定不能把南部地區拱手讓出。
在軍事層面上,也就需要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讓民眾相信,梵羅軍隊是在力戰之後才丟掉南部地區。
當然,也就需要有人站出來背鍋。
關鍵還有,這個人必須足夠可靠,至少能夠不折不扣的執行迪迦拉下達的命令,確保一切都按照計劃發展。
這裡,涉及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戰局到底朝著哪個方向發展,並不完全由梵羅當局決定。
也就是說,並非放棄南部地區的防禦,梁夏帝國就會派部隊佔領南部地區。
只有透過更積極的行動,才有望達到目的。
可問題是,到底是什麼樣的行動,迪迦拉心裡沒底,畢竟他沒有參軍經歷,更別說指揮部隊作戰。
為此,被稱為“小內閣”的總理府幕僚班子已經給出了建議。
在軍事層面上,關鍵依然是兵力部署。
說得簡單一些,必須加強齋普爾方向上的防禦力量,而且齋普爾就是底線,必須守住這座位於德城南面的城市。這就意味著,需要在該方向跟東方聯軍決一死戰,因此得提前調整兵力部署。主要就是把原本放在南面的作戰部隊派往齋普爾,圍繞著齋普爾建立一道更加牢固的防線。
到底該怎麼做,幕僚班子沒給出建議。
其實,這也是迪迦拉需要安排一名高階將領去齋普爾的主要原因。
傍晚過後,在秘書第三次來提醒已經到了用晚餐的時間,會議才暫告結束。
只是,在回到書房之後,迪迦拉並沒有吃晚飯,準確說是在吃晚飯的時候聽取了機要秘書的報告。
結果就是,這份報告直接讓他失去了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