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泰和榮祿和的帶領下,李奕邁步走進了紡織廠的廠房車間。
車間內,正有工人站在機器旁操作著機器,伴隨著機器運轉,一匹匹棉布正在緩緩成型。
蒸汽機運作的轟鳴聲響徹整個車間。
而這些工人中,則大部分都為男工,壓根沒幾個女工。
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因為大唐如今的思想依舊保守,百姓們不願讓家裡的女人出來拋頭露面。
還有就是,如今大唐的各類產業依舊處於剛起步的階段,所能提供的工作崗位有限。
在工作崗位有限的前提下,自然是男工優先。
生理結構決定,男性和女性比較起來,體力和耐力都更強,更適合勞作,自然是工廠招收工人的第一選擇。
在工廠中轉了一圈,李奕詢問一旁的榮祿和道。
“工廠的盈利情況如何?”
榮祿和聞言,開口回道。
“回陛下,多虧朝廷開海和扶持工商的政策,如今紡織廠生產出來的棉布,都有很不錯的銷路。”
“光是去年一年,便獲得了一萬三千多塊銀元的收益。”
不管什麼時候,發展工業最重要的都是市場。
有市場才能有投資,有投資才能有發展,有發展才能有技術進步,不外如是。
而如今的東亞便是全球範圍內最大的一片市場藍海。
非但人口密集,且整個東亞東南亞範圍內,除去大唐在工業上稍有起色之外,幾乎清一色的農業國。
包括大唐本土,朝鮮,日本,越南,暹羅,緬甸等,全部都是屬於大唐的市場。
而當前整個東亞的人口相加起來,最少也得有個小十億。
小十億人口的大市場為大唐獨享,可想而知現在大唐的工業發展的有多快。
嗯,歐洲那邊的工業化進度目前雖要比大唐發達一些,但高昂的運輸成本,使得他們的商品根本沒辦法在東亞東南亞範圍內和大唐競爭。
市場夠大,貨物產出來就能賣掉,在這樣的情況下,工廠主們自然不會吝嗇於投資。
投資多了,工業的發展規模自然也就起來了。
這便是大唐目前在工業化方面能夠大步邁進的底層邏輯。
李奕笑呵呵的說道。
“工廠賺錢了是好事,但作為士紳鄉賢也不能掉在錢眼裡。”
“既然工廠的盈利有保障,那工人的利益是否也得有所保障呢?”
“要知道,工廠之所以能產出產品,便全靠了工人們的辛勤勞作,說白了,工人,才是一座工廠最大的財富。”
“必要的勞動保障,還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