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聞言頓時糾結起來。雖然剛剛她罵得痛快,但張潮給出的理由也很誘人。
她在立場上,屬於比較傳統的美國左派,對於川普這種偏右翼的商人當然不感冒。但是張潮給出的誘惑也很大,畢竟是一場“上流社會”的活動,作為一個專欄作家、記者,去見識一下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張潮道:“如果你不想去,我一個人去也沒什麼意思。蕊雅,幫我回電話拒……”
蘇珊連忙道:“別,先別急著拒絕啊!我,我再考慮一下……”
兩人看著她窘迫的樣子,放聲“哈哈”大笑起來……
張潮在新書釋出會上的各種操作,第一時間就傳回了國內,同時震動了好幾“界”。
首先感覺到危機的是IT界,心浪部落格的負責人陳童第一時間就被心浪的CEO曹國維叫到了辦公室,一臉陰沉地把張潮高舉著「」的照片放在他眼前。
曹國維問道:“這怎麼回事?張潮不是我們的部落格作者嗎?他怎麼開始搞社交媒體網站了?”
2007年網際網路逐漸進入轉型期,尤其是入口網站日益衰弱,取而代之的是搜尋引擎和社交媒體的興起。
心浪剛剛打贏了“門戶之爭”,力壓網易、搜狐和雅虎;又在部落格運營方面“一家獨大”,即使是騰訊也沒能分到一杯羹。
誰知道張潮弄出了個什麼「微博」——剛聽到這個名字,曹國維的危機感就從心底湧了上來。
陳童拿起照片看了又看,總覺得生命中什麼東西被抽走了,但又說不上來具體的……沉思了半天,道:“我剛剛也知道了訊息。不過我覺得這個叫「微博」或者「微書」的網站,威脅不了我們。”
曹國維道:“你怎麼能這麼肯定?”
陳童解釋道:“張潮說的很好聽,但「微博」有兩個致命缺陷,註定只能做一個小眾化的網站。第一,它的定位一開始就不夠‘大眾’,主要是為那些書迷,特別是實體書的書迷服務。
這部分人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數量都很少,影響力很難擴散。大家上網主要是為了放鬆、找樂子的,誰會願意開啟一個網站,就為了看看別人看什麼書?
我認為張潮這點就是受了之前他的合作伙伴東方興的影響。東方興不就喜歡搞專業化部落格,結果呢?現在點選量還不如張潮的那個「我們上學的路」網站。
第二,140個字的篇幅,雖然有利於傳播上的短、平、快,但對於電腦這麼大的螢幕,實在有些太單薄了。手機網頁端web的閱讀體驗,我們都知道……”
曹國維看看自己放在桌子上的NOKIA高階機N81,用它那2.4寸的螢幕瀏覽網頁,想想都頭疼。
不過他還是多問了一句:“我們要不要也開發一個類似的專案,做個預防?”
陳童想了想看,道:“我們現在還是先把部落格做好,這幾個月的使用者增長非常迅速。繼徐才女以後,韓涵的部落格點選量也過億了……
我認為我們完全不要著急,先看看張潮的「微博」做的怎麼樣再說。大不了,我們……”話沒有說完,陳童伸出手掌,然後用力一握。
曹國維明白他的意思:“嗯,你說的有道理。「部落格」「微博」……「部落格」「微博」……我總覺得這裡面有點什麼聯絡了……算了,他真做得不錯的話,我們把「微博」收購了就是。”
陳童點頭道:“放心,「微博」成不了什麼氣候!到時候我們買也花不了幾個錢!”
同時受到震動的當然還有文學界。
作協也不知道為張潮一個人開了幾個會了,不過就數現在這個最“如臨大敵”,不僅在京的主席、名譽主席、副主席都來了,還把張潮的幾個老師都拉來了。
專職政工工作的韋齊寧煙抽了一顆又一顆,沉聲道:“張潮這個什麼「微書網」,簡直就是胡來嘛!沒有經過篩選的外國作品,就這麼泥沙俱下地呈現在中國的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