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荀攸沉吟不語。
許攸卻突然想到一計,他看程昱、荀攸沉吟,便不屑一笑,那神情目光,就好像直說兩個廢物,我許攸看不起你們一般。
曹操眉頭皺了皺,心裡對許攸這樣的性情極為不滿和厭惡,但他不會表現出來,反而笑問道:“許攸,你有何計?”
許攸笑道:“回丞相,我卻有一計,乃驅狼相爭之計。”
“哦?”曹操一喜,催促道:“還不快快道來。”
許攸得意道:“袁紹廢長立幼,有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不立,卻立三子袁尚,致使兄弟內訌形同仇敵,其中袁譚與袁尚最為仇視。前翻袁熙與高幹戰敗後逃入冀州城,從城內細作傳出訊息,袁熙已經放棄爭奪,與袁尚齊心協力,團結一致,這方才守住了冀州城。袁熙是次子,有袁譚在,就算當初袁紹不廢長立幼也輪不上他,他能夠誠意與袁尚聯合,但袁譚是長子,袁紹死後本應是他最有資格繼承袁紹大將軍兼冀、幽、並、青四州牧之職,可袁紹卻繞過他給了袁尚,他是最不服袁尚的,也是絕不可能和袁尚齊心協力團結一致的。”
許攸繼續道:“丞相可先退離冀州城下,轉而攻打逃去渤海郡的袁譚,將袁譚驅來冀州城,到時若袁尚、袁熙放袁譚進入冀州城,則兄弟三人必定再起爭鬥,難以齊心團結,丞相再攻冀州城,可破也。若袁尚、袁熙不放袁譚進入冀州城,則丞相便招降袁譚,許諾攻下冀州後便命袁譚為冀州牧,袁譚必降。而袁譚一降,做為袁紹長子,冀州城內袁軍士兵士氣必受嚴重打擊,且丞相可利用袁譚策反冀州城內更多袁氏官員,讓他們裡應外合,冀州城也可破矣。”
曹操大喜:“此計甚妙,若攻破冀州城,你當為首功!”
許攸得意一笑,拱手吹捧道:“許攸謝丞相,若破冀州城也不敢當首功,全乃丞相英明之故。”
曹操用許攸之計,從冀州城下退兵,轉而攻打渤海郡。
僅用六天便再敗袁譚,攻下渤海郡,兵將袁譚驅至冀州城下。
袁譚想入冀州城,袁尚憂袁譚若入冀州城再與自己相爭,且袁譚前翻唆使袁熙聯合與他內訌,他與袁譚猶如仇敵,巴不得袁譚死在城外,便拒開城門,不允袁譚入冀州城。
袁譚大怒,咬牙切齒道:“袁尚,我與你誓不兩立!”
才剛罵完,于禁率一支曹軍騎兵殺來,袁譚驚恐逃離冀州城下,逃至離冀州城百里的一座縣城,且此刻他身邊僅剩三千殘兵,落魄無比。
郭圖一直跟隨袁譚,逃到此處,他同樣極為狼狽,袁尚不允他和袁譚入冀州城他也惱怒無比。
忽然,郭圖勸袁譚道:“大公子,既然袁尚、袁熙不仁,不如大公子乾脆便投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