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朝廷’兵馬,自然便是曹操的大軍。
挾天子以令諸侯,就真的以朝廷自居,以朝廷的名義行事了,若非當年劉宇還未攻下關中,勢力未強,真捨不得讓漢獻帝就這麼落入曹操之手。
劉宇接了詔書,從驃騎大將軍秦侯,變成了大司馬秦侯,其實也只不過是名義更好聽罷了,對於實力沒有半分增長。
劉宇道:“發兵肯定是要發兵的,但發多少,什麼時候發,以誰為將,要先商議一番。”
劉宇安排曹操的使者先住下後,召集郭嘉、劉曄、呂虔,關羽、趙雲、馬超等一同商議。
郭嘉道:“大哥,曹操既以朝廷的名義下詔大哥發兵,那麼此‘朝廷’當管大哥兵馬之糧草,可回覆曹操,關中初定不久,糧草匱乏,且關中距離淮南遙遠,‘朝廷’當為關中之兵馬準備好糧草。”
劉宇點頭,笑道:“奉孝所言甚是,吾之地界與淮南相隔甚遠,打敗袁術也註定撈不到什麼好處,出兵與曹操聯合,已經讓曹操佔了大便宜,怎能不一力承擔吾大軍之糧草?”
劉曄不愧是搞民生和後勤的高手,一說到糧草,他比郭嘉反映得還快,他笑著對劉宇道:“主公,益州劉璋,甄夫人的‘義父’袁紹那裡,主公也可以書信向他們借兵借糧,只要他們表面上仍維護漢室正統,或多或少能借與主公一些。”
郭嘉也道:“子揚此言大善,不過嘉認為,劉璋不會借兵也不會借糧,當初諸侯討董,劉璋與其父劉焉都能無動於衷,大哥佔據漢中後,劉璋又畏大哥如虎,怎肯白借兵糧徒增大哥的實力,不過大哥也仍要寫信於劉璋,他若真不借,也不強求,只為將來大哥伐他之藉口。倒是袁紹那裡可謀劃一番,其正處於吞併公孫瓚的重要關頭,必不願意在此時背上與袁術同流之造反國賊的罵名,況且袁紹不是甄夫人的‘義父’嗎,大哥即為他的‘女婿’,女婿為除國賊開口借糧,他豈能絲毫不予?我測至少能從袁紹處借得十萬斛糧。”
劉宇笑了,爭霸天下的前提是什麼,是兵馬和糧草,誰也不會嫌棄糧草多,如果能從劉璋和袁紹處坑來糧草,自然最好不過。
隨即,劉宇去找甄洛。
大半年時間過去,甄洛已經習慣了在關中的生活,沒有了早前剛被迫嫁來時的無奈和彷徨,她發現劉宇根本就沒有‘傳言’的那樣好色,全都是迷惑他人的。她所見到的劉宇其實極好,不失為比肩袁紹的梟雄,甚至比袁紹更厲害,畢竟袁紹的成功靠的是四世三公的出身所帶來的海量人脈與資源,而劉宇雖是漢室宗親,可卻是一刀一槍拼出的這份基業。
另外,甄洛是次妻,與正妻的蔡琰相處得也極為融洽,兩女一個是漢末第一才女,一個是漢末第二才女,且都容貌美麗,性情典雅善良。蔡琰偏喜琴藝書畫,似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而甄洛喜舞蹈書畫之餘,也善於處理庶務,她將劉宇府院打理得井井有條,無需劉宇為家事操一絲心,其實甄洛比蔡琰更像一個能幫扶劉宇成大業的賢妻。
“洛兒,你致書去冀州給袁紹,就說吾要向他借糧討伐國賊袁術。”劉宇道。
甄洛無奈道:“夫君,妾身與袁紹名為義父女,可實乃並無絲毫義父女之情。”
劉宇笑道:“無礙,只是要一個名義罷了,袁紹真敢拒絕,我就敢給他掛一個袁術同黨的黑鍋,在他滅公孫瓚的時候聯合曹操給他扯後腿。”
甄洛不再多問,隨即按照劉宇的要求書寫信件,劉宇命人快馬發去河北給袁紹,同時也讓曹操的使者傳訊回去給曹操,他同意發兵四萬聯盟攻打袁術,但要曹操提供一應糧草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