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哪裡!盟主大神不必客氣!我南山地方褊小,不過是三千六百峰罷了!盟主大神卻是在北海這偌大地方建立祭神盟會,這才是真正的大氣!真正的霸氣!
老夫我聽了師侄一番言語,心中是百分之一百二十個佩服,所以才力邀我這老友北海隱修前來拜訪盟主大神的。”南山王不著痕跡地恭維道。
俗話說“千破萬破,唯快不破;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世人誰不愛聽他人恭維?
雖說忠言逆耳有益於行,但進忠言者,往往卻是遭人忌諱,其原因就在於此。試看從古至今,向別人進忠言的人,有幾個得著他人好處的?
比如大臣向皇帝進忠言,能不被皇帝忌諱的,那是他有幸遇上了明君;而多數情況卻是,輕則去職丟官,重則身家性命也不保。
所以那封建王朝,上位者作為國之大臣,都深知歷史,卻都學會得了明哲保身,而下位者百姓之間,也必然效法成風。
於是乎積久成弊,在上是朝政敗壞,在下是民風不堪。封建王朝統治越久,皇帝越是昏庸,則形成的國民性就越差勁兒。
此時的如玉龍,雖是天賦頗高,也不免著了道兒,被南山王一番說辭,說得心中甜蜜。
如玉龍當時就說道:“南山仙翁過譽了!如蒙不棄,你我兩家志同道合,就結為同盟,如何?”
南山王本意正是為此,這也是他與北海隱修兩個商量好了的。聞言心喜之下,豈有不樂意的?但是他偏偏還要“嚴肅端莊”一番:
“盟主大神既然瞧得起老夫,老夫自當加盟。只是,老夫資格雖老,盟主大神萬萬不可以因為老夫資歷老而不肯批評,但凡老夫行事有不妥,盟主大神只管說,不必顧忌。哈哈哈哈!”
北海隱修一直靜聽他兩個說話,此時不失時機地插嘴說道:“南山王願意為世人而居下位,這份氣量還是不錯的嘛!”
如玉龍自是心中大喜,向南山王道了謝,又邀請北海隱修。北海隱修道:“盟主大神,你可知我為何名號中有‘隱修’二字?我便是不喜俗務,這才自號‘北海隱修’的。”
如玉龍聽了,就說道:“老仙翁隱世而修,不與世俗之務,的確是清高。”
如玉龍讚揚了北海隱修之後,繼續說道:
“但我近來也聽說了,有不少妖修或人類修仙者欲入我盟來作祭神,偏偏是缺少‘祭寶’賜下。
可些人上門求寶,不管見到見不到仙翁本人,然而仙翁都為他們煉製法寶,滿足其要求,這些修仙者得了法寶,便可為漁民賜下祭寶,便可以加入我祭神盟會——
說起來,我祭神盟會近日之成長壯大,直接間接地多虧了老仙翁的幫助啊!
老仙翁如此,自是一份慈悲心腸,於我盟之成長壯大,於世人之謀生,都是大有裨益的喲!”
北海隱修笑道:“先不說盟主大神之所作為,與我這老友南山王所為是同類同理;就說我與大神同在北海,實為近鄰,豈有鄰居不相幫的?
世人都說,千金難買鄰嘛!於情於理,我豈能不幫助盟主大神?只是我這人不習慣幫派規矩約束,故而還請盟主大神見諒!”
南山王也說道:“盟主大神,他向來就是這個性子。我在南山一帶,當初力邀他做我南山祭神,雖是數十萬年的老朋友,他也沒有答應。
不過,他作為我們‘祭神盟會’的鄰居,出手幫助煉製寶物,其實也就是在盡力幫助我們了。”
北海隱修也說道:“盟主大神看得起老夫,老夫盡力幫助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