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之中,一株樹一株草,都得其天時地勢,有其生理,有其迴圈之數,葉經秋眼前突然地豁然開朗:
當日學得這佈陣之天地“格局”之說,總要相度佈陣之地的地勢,以確定其格局之數,再依數佈置陣法,這道理雖好,但也只在於“法地、法天”的階段,還沒達到“法自然”的地步!
此時葉經秋、文道遠、万俟山三個,都是被觸動靈機,苦苦思索,陷入頓悟狀態中去了。大約只要明悟了,陣道修為就會立即大上一個臺階!
其他人見這三個陣道高手突然之間都安安靜靜,一言不發,頗為奇怪。卻是金禪子、定雲師太、黃遠三個齊道:
“他們進入頓悟狀態子!我們且散開來保護他們,但萬萬不可驚擾了他們。”
於是眾人四下散開,龍道玄卻是溜到一邊玩兒去了——他那個“玩”,其實就是當初原主人教給他的修煉之法。
且不說眾人四散開來保護葉經秋、文道遠、万俟山三個;也不說龍道玄如一個貪玩的孩子一樣跑一邊兒玩去了;更也不說文道遠、万俟山兩個;只說葉經秋,畢竟葉經秋才是本傳傳主。
葉經秋腦海裡不停地思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居然被編成歌謠,來解說大陣之道正在於取法自然。只是,這取法自然,自然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樣的?其中的道又是什麼面目?
葉經秋苦苦思考。
一粒種子落地,自然就要生根,就要出土發芽;
一道溪流出山,自然就要匯聚,就要波濤洶湧;
一片土地低窪,自然就要容納,就要水泊汪洋;
一座大山拔起,自然就擋雲嵐,就要興起風雨;
一點野火不滅,自然就要燎原,就要煙炎張天——
這就是自然嗎?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物既著我之色彩,那麼我眼中所見之物,又何以來談其本來面目?又何以見自然之本來面目?又何以見道之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既不可得,又怎麼能做到“陣法自然”呢?
我非我,物非物,只因物皆著我之色彩,故而物中有我,我在物中,不見自然!
若是做到了我只是我,物只是物,觀我見真我,觀物見真物,則可以見自然之本來面目,亦可以見道之本來面目矣!
陣法自然,只依自然之本來面目,道之本來面目,建成大陣,陣合自然之律,陣的面目,就是自然的本來面目,如此,方可謂“陣法自然”矣!
然而陣之佈置,終究不離人為,縱使盡得自然本來面目,也還是不離陣法之道,而非完全自然之道。
葉經秋思考到了這裡,心中豁然開朗,哈哈大笑:“我明白了!”
葉經秋這一番領悟醒來,陣道修為自然是又上一個臺階;只是他無意之際的哈哈大笑,卻是不免把文道遠、万俟山兩個也給驚醒了!
這兩個畢竟都是一宗之主,智商也不是虛的,所以二人雖被驚醒,但是也領悟了個七七八八的。
二人聽了葉經秋的笑聲而醒來,自是立即就問葉經秋道:“葉門主,你的領悟是什麼?”
葉經秋說道:“我領悟的,是探尋自然和道的本來面目。二位,你們領悟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