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比我所用的大劍既輕且短了些。”
誰知,奇事發生了,葉經秋錯眼之間,發現這劍竟然跟自己身上背的大劍一樣地長一樣地重了!
葉經秋大奇:還能回覆原樣嗎?
這一回,錯眼之間,這劍果然回覆原樣,又如剛才入手時一樣輕重一樣長短了。
葉經秋此時明知這劍是個寶物,隨口說道:“好極!妙極!這柄劍能大能小,趁心合意,既合手,又方便攜帶,就叫如意劍吧!”
不料這劍“嗡”地一聲,好像非常歡喜這個名字,竟似有靈一般。
於是葉經秋將如意劍縮小到數寸長短,收入隨身攜帶的皮囊中,而不是再放入那戒指裡——這只是因為葉經秋覺得從那戒指裡取出此劍很是麻煩。
下得山來,葉經秋找到人家,問明方向,此地在景輝城西北,向東三百里轉東北,就是前往飛仙宮的方向。
此時距離初遇黑巾蒙面人,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天,距離飛仙宮大會,還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葉經秋心知若不加緊趕路,肯定是趕不上飛仙宮大會了。
卻說那黑巾蒙面人,當時跟丟了葉經秋,卻也並未離去,而是一直在山中轉悠,指望找到葉經秋。
黑巾蒙面人估計葉經秋可能去向是兩個,要麼是往回逃跑,要麼是朝著那同來的三個同伴所去的方向逃跑。
當然,與那三個同伴會合是最佳選擇,於是他沿著曾天谷、花慶平三人的去向追了兩天,沒發現葉經秋的人影子,而那曾天谷、花慶平和那帶刀侍衛雖然不是自己對手,但黑巾蒙面人顯然對殺曾天谷花慶平三人沒興趣,更沒那個時間。
黑巾蒙面人迅速返回,又向葉經秋可能逃走的另一方向追找而去,結果是又白白地浪費四天的時間,最後,黑巾蒙面人斷定葉經秋沒有離開這大遼山。只是大遼山山深林密,進入山中找一個人真的很不現實。
這些天來,黑巾蒙面人一直在大遼山東部外圍轉悠,希望找到葉經秋。也許是他幸運,也許是葉經秋不走時,居然又讓他找著了。
葉經秋出山不久,找到一個小村子,他跟人家問路,順便討要了點吃的。這一次,葉經秋有三十多天呆在深山之中,飢食山中野果,渴飲山中野泉,還真不是人過的日子。
所幸來到一處村莊,葉經秋在村口就跟一位村婦討得一塊芋頭。
黑巾蒙面人雖然焦急地找人,卻是還能吃上茶飯的,相比之下好多了,而且他此前負的傷也好了。
葉經秋此時形象近乎一個野人,偏偏那黑巾蒙面人能依據他身上的氣息認出他來。
葉經秋正拿著一個討來的芋頭往嘴裡塞,突然心中生出一種危險的直覺,四下轉頭一看,只見那黑巾蒙面人冤魂不散地縱身趕來了!
其實葉經秋此時也不必懼怕這黑巾蒙面人了,因為他此時境界上距離黑巾蒙面人已經不大了;然而,葉經秋不知道這一點呀。
在進入大遼山之前的追殺中,葉經秋尚能抗擊黑巾蒙面人,而在大遼山中這十多天來,葉經秋的實力更進一步,那黑巾蒙面人境界並無上升,此長彼消之際,二人之間的差距是著實縮小了;而且,葉經秋的身體是金剛不壞,這黑巾蒙面人卻不是金剛不壞身。
葉經秋是沒料到自己的實力能與這個黑巾蒙面人有得一拼,黑巾蒙面人則是理所當然地認為葉經秋不是自己對手。
不過,黑巾蒙面人也在琢磨怎樣能破去葉經秋的金剛不壞身,若是破不去,則對手就如打不死的小強,黑巾蒙面人還是挺會自找煩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