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糧食換山貨,這真不是什麼大事,每年都有人來換。
畢竟不靠山的農村人想吃點山貨不容易,他們又不是城裡人,可以去商店買,他們想吃,只能來換。
他們這裡家家戶戶都換過。
今年的特殊只在突然出現這麼多糧食不好解釋。問題不在換不換上,在哪來的糧食上。
但是如果每家只換5斤,家家又都保密的情況下,問題不大。再說都是親戚,出問題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大叔,今天我是等不及了,我先把糧食留你這,具體怎麼換你自己安排吧,我下次來收山貨。”封華道。
劉保柱又是一愣,這麼多東西就放這了?這是多麼大的信任?這是多麼大的責任?
“成!”不過他最後還是堅定道。
封華揮揮手,瀟灑地走了。
往西走過2個村莊,就到了他們這片的窯廠,跟她家那的一樣,生產水缸陶器。
封華用買石磨的方法,忽悠人家搬了十個最大號的水缸去馬路邊。雖然有人好奇,但是給錢就行,放下東西也就走了。
封華收好水缸就去了火車站。
她沒有坐車回家,而且坐上了去省城的火車。時間過得飛快,明天就到了跟趙永約好的日子了。她來之前已經跟蔡奶奶說話今天不回去了。
蔡老太太這次倒是問了她去哪,幹什麼。封華給她編了個進城學手藝的藉口......
話說她上次進城送方遠的時候路過一家裁縫店,看到人家在招學徒,她就毛遂自薦了,人家自然不要她。
不過不知出於什麼原因,裁縫店的師傅很看好她,收她為徒弟了,知道她是農村的,也不要她每天去,只讓她有空就去學.......
以封華的“語言藝術”,這套嗑配合著表情簡直天衣無縫。唯一的漏洞就是那個“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了”~這件事要說有什麼不合理,就是太巧了。
其他都很完美。
不過在封華三下五除二就把蔡老太太找出來的一件舊衣服改成了一件非常洋氣好看的童裝之後。蔡老太太接受了她的說法。
臨走之前還難得地開口囑咐封華要好好學習。
封華一路微笑著到了趙永家。
趙永正坐在大門口,抻長著脖子往衚衕口看。封華剛進來他就發現了,一蹦三尺高地跳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