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那是因為本寶寶之前還沒有那麼強大,是……,是你吸收了木之源力以後,本寶寶才能和你的意識進行對話的,好啦好啦,其實本寶寶還是……,還是覺得你是一個很不錯的主人啦!至少你的運氣超級的好……”小人兒有些不好意思了,因為他剛剛還是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甚至說了“不想要鍾林這個主人了”的話。
小人兒連忙轉移話題地說道:“要說主人的運氣確實是一級棒,你知道張中是誰嗎?”
在得到鍾林否定的“回答”以後,小人兒明顯的興奮了起來,說道:“那本寶寶就給主人講一下,知道這個張中的人其實很少,但是我說一個人你肯定知道,那就是劉伯溫,也就是朱元璋的軍師。”
說起劉伯溫,鍾林自然是知道的,俗話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在歷史上劉伯溫可以說是個非常牛的人,傳說中的他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雖然不知道是不是誇張,但是他的確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經天緯地之才,可以說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另外他還是華夏曆史上公認的為數不多的幾個預言家之一,華夏曆史上有三個非常有名的預言,按年代來說第一個是諸葛亮的《馬前課》,第二個是李淳風、袁天罡的《***》,第三個就是劉伯溫的《炊餅歌》,相傳《炊餅歌》就是劉伯溫在和朱元璋的一次“茶話會上”,當然茶點就是炊餅,在朱元璋的再三逼問下劉伯溫不得已才道破天機說出了對朱氏天下以及後世的預言,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些預言在日後竟然全部一一得以驗證。
而此時,小人兒接著說道:“劉伯溫就是這個張中的徒弟!也就是說劉伯溫的很多本領都是張中傳授的。相傳張中身懷天賦異稟,後遇異人,學得太乙神數,能觀雲望氣,語言禍福,十分靈驗。後來輔佐了朱元璋,每次出征前都會觀氣色應變。比如在朱元璋和陳友諒的一次生死決戰——鄱陽湖大戰鍾,陳友諒中箭身亡,而陳友諒的嫡系親隨嚴密封鎖了訊息,以至於對於這個訊息雙方軍隊都不知情,而恰恰是張中夜觀天象窺得陳友諒已故,所以才讓朱元璋寫了一個悼念陳友諒的祭文,寫明陳友諒的死因及死亡時間,令士兵在兩軍陣前誦讀,朱元璋也是親自祭奠。正是因為這一祭文,陳友諒的軍隊才人心惶惶最後潰不成軍,而朱元璋的軍隊卻是士氣高漲,最後朱元璋則大獲全勝,邁出了日後一統天下最堅實的一步。此外張中還算出了徐達必將位極人臣,但享年不永,還有算出了大將藍玉的不忠等等。”
小人兒這一番話“說”出來,鍾林不禁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而小人兒此刻也停頓了下來,似乎是有意讓鍾林“消化”一下,而她那得意的樣子卻早已溢於言表……
過了一會兒,小人兒才又接著說道:“張中後來不願意再看到殺戮的情景,於是向朱元璋推薦了劉伯溫以後便退隱不知所蹤了,這才成就了後來的劉伯溫。從‘鐵肩擔道義,無為天下平’這兩句話也可以看出張中希望天下太平再無紛爭的願望,這樣看來相傳後來他一心向道,創立了鐵冠門是真的了,他也就是鐵冠道人。別的方面不敢說,但從道法上來講,張中要比劉伯溫要厲害的多了,主人快看看他留下的這本書裡都寫了啥吧?”小人兒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什麼?!看就看了,難道你還真想拜他為師,當道士不成?”
小人兒“讀懂”了鍾林的心思連忙說道。
而鍾林並沒有停止動作,只見他雙手捧著書恭恭敬敬地放在八仙桌上,然後退後三步,跪倒在地又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算是擺入了師門。剛剛扣完頭,鍾林腦海中的小人兒的聲音又出現了:
“毀嘍,毀嘍,看來本寶寶以後要有一個道士主人嘍!”
聲音還未“落地”,不,那個本來也落不了地哈,小人兒剛剛“說完”,只見八仙桌上一道青綠色的光閃過,而鍾林再看向那本書的時候,書已經完全變了樣。原來有些老舊的書皮已經煥然一新,而當鍾林再次翻開書的時候,發現裡面的內容似乎也有了變化。
“我靠,主人,真有你的,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對了,叫“傻人有傻福”,我剛才已經看過了,現在這本書已經完全變化了,真是神了!”
鍾林心中不禁好笑,這個小人兒還真是挺有意思的,但是他(她)的存在不知道會對自己有什麼影響。
“主人,不要總是‘小人兒’,‘小人兒’的,我有名字的,我叫……,對了,我叫‘靈兒’,你以後叫我‘靈兒’就好了,哎,自從上次遭受重創以後,我就忘記了很多事情,險些連自己的名字也忘記了,還有本寶寶是個美女哦,我只存在於你的意識中,至於你的生活瑣事我才懶得管呢,你也不用多想……”靈兒說罷,“咯咯咯”地笑了起來,現在聽來,那聲音確實更像一個兩、三歲,上幼兒園以前的小女孩的聲音,但是那思想也太……
“太?太怎麼樣?”靈兒又翻起了白眼。
“沒,沒怎麼樣,算我沒說,不,算我沒想行了吧!”鍾林此刻那叫一個無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