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這些黃瓜和番茄一樣。
而且徐婉寧堅持種這幾樣,還有一個原因。
她需要讓大棚技術在這個過程中越發精進。
只有一件事做到極致以後,才能最大程度的進行突破。
現在是種出來了好吃的黃瓜和番茄,但這不代表老汪幾個人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術,油麥菜和小青菜就是個例子。
如果現在就讓他們重新種植別的品種,大機率還是會以失敗告終。
所以,繼續種植黃瓜和番茄還有茄子,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聽完徐婉寧的分析,老汪紅著臉說道:“我考慮事情還是太片面了。老闆說得對,我們接下來還是繼續種植黃瓜和番茄。”
茄子的長勢其實也很好,但因為茄子不能直接生吃,所以徐婉寧就沒有摘下來給大家品嚐。
但以大棚裡茄子的長勢來看,老汪他們種植茄子也是完全可以的。
“讓楊開申請一筆資金,以這片區域為中心,再往旁邊擴充套件一些,咱們的規模再擴張擴張。”
一個大棚的黃瓜,就長出來了八十多斤,那十個大棚,怎麼著也得有八百斤。
八百斤乍一聽好像很多,但其實賣不了多久的。
徐婉寧不是不想將規模擴的再大一點,只是老汪他們的精力有限,再大了他們的精力跟不上,反而是丟了西瓜撿芝麻。
要是這一次的種植依舊成功的話,就可以在大棚裡再新增幾個人,有了幫手以後,規模自然就能擴大了。
黃瓜和番茄各自新增了九個大棚,算上之前的,有足足十個。
茄子只增加了三個。
夏天馬上就要來到,氣溫也要熱起來了,尋常的蔬果存放不住,相比較之下,茄子還能多放兩天。
只不過,雖然茄子的做法多樣,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喜歡吃茄子,所以徐婉寧也沒敢一次性種植太多。
接下來,就到了草莓的大棚。
掀簾子之前,徐婉寧問道:“你們想不想自己體驗一下摘草莓的快樂?”
“好呀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