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一言難盡地看著大春么妹。
姑且先不論他倆看的課本是多久以前的,單是語文課本能倒背如流,就足以令人震驚了。
這個年紀的小孩兒,能勉強熟背幾首詩就不錯了。
而且大春說什麼?他會一百以內的加減法?
陳燁記得自己二嫂孃家有一個孩子,五歲的時候能從一數到一百,還是磕磕絆絆的那種,都被人驚呼為神童了。
而大春么妹,簡直可以甩他們一條街。
“大春,舅媽考考你好不好?”
“當然可以。”
陳燁拿出了自己用慣了的紙筆,寫了幾道算數公式,都是一百以內的加減法。
“你將這些算數的答案寫下來給舅媽看。”
“好。”大春爽快地應了下來。
陳燁又拿起一本語文書,問么妹:“這上面有哪些內容是你之前學過的?”
么妹隨手指了幾首古詩:“這幾首我都學過,我背給舅媽聽。”
兩分鐘後,陳燁合上了書。
她看著大春么妹的眼神變得格外熱絡。
神童,這倆孩子一定是神童!
么妹剛才說,他們半年前才開始學習,以他們的年紀,半年時間能學到這種程度,放眼整個京市都寥寥無幾。
她心裡有了一個想法,但不敢貿然做主,只能等晚上一大家子都聚在一起了再說。
另一邊,徐婉寧在徐茂然的陪同下,已經辦好了相關手續。
“品牌名你想好了沒有?”工作人員詢問道。
“徐家鋪子。”
這個名字是她一早就想好的,雖然聽起來不夠高大上,但卻接地氣啊。
就像她上輩子的酒樓一樣,就叫徐傢俬房菜,慕名而來的人都能從京市排隊到黑省了。
那些有意境的太過拗口,並不適合如今的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