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運河是春秋末期,吳國為北伐齊國爭霸中原,在江都附近開鑿了一條引長江水入淮的運河(稱邗溝),以後在這基礎上不斷向北向南發展、延長。現在的古運河,和十幾前想比,要寬廣得多,又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兩岸是垂柳依依,河水清澈見底,靜靜的流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點點星光,它就像一條漂亮的帶子飄繞在大地。
有時,河水很凝重,緩緩地流淌著;有時,河水很輕盈,像一個乖巧的孩童;有時,河水很平靜,宛如一個正在熟睡的嬰兒。清晨的太陽把金輝灑在河面上,一陣風兒吹過,濺起千金浪,泛起片片小圓圈,像是春姑娘在小河上鍍了一層金,熠熠生輝;偶爾有幾隻燕子掠過水麵,河面上便盪漾起層層漣漪,讓人陶醉其中。
二十一世紀的李菲菲,真感嘆吳國的勞動人民,能最早發明開鑿運河,真是造福於百姓啊!
現在面對這古老的運河,李菲菲什麼感慨也沒有,一心只想如何報復劉建。
看著現在運河的奔騰不息的發展,李菲菲想到社會的進步,她也想到了,報復劉建的方法。
“銀花我們馬上回家,我想到了報復劉建的辦法。”
李菲菲拉著銀花,跑步向家裡駛去。
李菲菲跑到家裡,上氣不接下氣,問母親:“媽,村裡誰寫狀書寫得好的?”
要說寫狀書,就算村裡的私塾先生——陳先生了。陳先生識文斷字,是村裡有文化的人。自從‘文景之治’以來,有志少年開始重視文化學習,好多地方有了私塾先生,陳先生就是鯉魚村的私塾先生。
李菲菲想,村裡也只有他有文化了,於是,李菲菲帶著一些錢,就向陳先生家裡跑去。
李菲菲一見到陳先生,還沒開口說話,就雙膝一跪,跪在了陳先生面前。
“先生,請你幫幫我吧。”
陳先生向前一步,將淖妹扶起來。村裡發生這麼大的事,陳先生自己也知道,但陳先生還是沒想到,她淖妹會來向他求救。
沒有陳先生的答覆,李菲菲跪著不起來。李菲菲怕陳先生不幫她,她又重複著:“先生,你幫幫我吧。”
陳先生叫了幾聲,起來說話吧,但李菲菲就是不起來。陳先生便問:“淖妹啊,我一介書生,能幫什麼?”
“請你幫我寫狀書,我要告太子劉建,草菅人命,壓迫我哥做太監,逼得張山服毒至死。”
陳先生這才明白,是找他寫狀書的。
要告劉建,陳先生非常高興。他陳先生遵循孔孟之道,講究仁義禮信智。他劉建目無道德底線,目無大漢法律,這樣的人,早就應該槍斃。
“淖妹啊,你這是為民除害,我支援你,我寫,我現在就寫。”
陳先生激動不已,好像在他心目中,早就想把劉建除掉了。
安頓淖妹坐下,陳先生拿出筆墨,準備好竹簡,叫淖妹先陳述一遍,然後他措詞加工,很快把劉建迫害張山的事實,陳述得一清二楚。
寫好後,陳先生還交待:“這份狀書不能交給大王,要是交大王,劉建是他兒子,他怎麼捨得判自己的兒子。你要想辦法,交給新來的國相董仲舒。董國相可是儒家大師,相信他會秉公辦案,會給你們一個公道。”
李菲菲現在有了狀書,拿著狀書的李菲菲正想走時,還是想起了口袋裡的錢。她從口袋裡拿出準備好的錢,交給陳先生,說:“先生,這是你的辛苦費,請你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