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漢國相董仲舒> 第十八章 瓜洲渡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八章 瓜洲渡口 (2 / 2)

董仲舒與老者不但談了音樂,也談到了現在江都國人的生活,談到了百姓對王府國相府的看法……

和這位老者聊了好一會,董仲倽才與老者告別。告別的時候,董仲舒還專門向老者打聽附近有什麼名勝古蹟可看的?老者指著前方的一座祠堂,說那個祠堂就是古蹟,別看它不大,但裡面可記載著先人在廣陵城的足跡……

來到老者所批的祠堂,只見祠堂門口上面寫著‘鹽神祠堂’四個大字。

看著這四個大字,董仲舒就疑惑了。祠堂一般是家屬用來擺放祖先牌位、紀念祖先的場所,這是哪裡家的祖先用‘鹽神’兩個字的名稱?難不成他們的祖先就是廣陵城鹽商的祖宗?

帶著疑問,董仲舒進了鹽神祠堂。祠堂裡是香火燎繞,香氣撲鼻,還有幾個人在幾個牌位前跪拜,口裡還輕輕念道:“鹽神爺爺,求您保佑我家兒子生意興隆……”

她們跪拜上面的牌位不多,只有幾塊,好奇的董仲舒,等她們拜好之後就靠近看一看。

一看才知道,這幾位鹽神不是什麼家屬成員,是廣陵鹽商的祖宗,分別是夙沙、膠鬲、管仲。

董仲舒知道,夙沙是海鹽生產的創始人。相傳在神農氏時代,有夙沙煮海為鹽之說,說他在海邊煮東西吃時,偶爾發現了鹽。他是鹽的創始人。

膠鬲是孟子直接點出“舉於魚鹽之中”的名人。歷史上膠鬲原為紂王大夫,遭商紂之亂,隱遁經商,販賣魚鹽。膠鬲在販賣魚鹽過程中,十分辛勞,最後被周文王發現,擬舉為重臣。他是第一鹽商。

管仲是鹽專營的創始人。齊恆公任用管仲為輔佐。管仲著力於發展經濟,增強國力,他根據齊國豐富的鹽鐵資源,提出了“官山海”的主張,即將山上的鐵、海中的鹽收歸官府管理。同時客觀上也保證了食鹽的正常供應,從總體上看,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有這三位在,不愧是鹽家屬的祖宗了,稱‘鹽神祠堂’無可厚非!

董仲舒在幾塊牌位前敬仰了好一會,才依依不捨離開。

離開鹽神祠堂的路上,還在琢磨這三位大神。夙沙是發現鹽的,應該稱‘鹽祖’;膠鬲是第一個做鹽生意的,應該叫‘鹽商’;管仲是第一位管理鹽經營的,應該叫‘鹽管’了。三位在鹽業不愧鹽神!

在三位大神中,董仲舒最崇拜的是管仲。

管仲自春秋初期就提出由國家控制山海礦藏,實行鹽鐵專賣,充實國家財政,鹽的生產、稅收、運銷就一直實行統一管理。“鹽政”一詞就是在管仲的理念下誕生的。他真是位理國的能手。他董仲舒現在到江都國來,能象管仲一樣治理好一個國嗎?

董仲舒想著想著,就到了另一個古蹟了。這個古蹟也沒有什麼,只有一塊大石牌矗立在古運河邊,那是紀念古運河的開創者,吳王夫差所設。儘管夫差開鑿運河的目的是為了戰爭,但還是給百姓帶來了福祉,百姓還是感謝他的。

廣陵城是人傑地靈的地方啊,出了這麼多的赫赫人物。可是,他董仲舒來了,能做些大事業出來嗎?

運河有人修了,鹽業規模形成了,還有什麼事好做的?

董仲舒一時想不出來。

董仲舒轉了一圈,又回到了渡口,走得有點辛苦了,就到渡口的亭子坐下休息一下。坐下來的董仲舒,有點力不從心,還是年紀大了。

在休息的董仲舒,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希望有人主動來與他聊聊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