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茶水下肚,董仲舒分析起來。皇上要他去江都當相國,真是跳躍性思維。現在管不了皇上是如何想到要他去當相國,而是他自己要不要去?
去,那是順了皇上的意思,皇上高興。可是,他去匡正一個性情驕橫的諸侯王,大王會聽他的嗎?那江都國不但有個驕橫的劉非,還有一個十惡不赦的太子劉建,聽說他殺了不少人,與這些人在一起‘共舞’,他能有好下場?匡正不好,還能回長安嗎?
剛才官服的事,可能也就降個職罰個俸祿。現在的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如果不想去那可是抗旨!抗旨有什麼下場?董仲舒不敢想像。
抗旨不去江都國,董博士下不了這個決心。別說以抗旨罪砍了頭,皇上真的把他趕出博士院,那他一家子人靠什麼來吃飯?那老婆不罵死他?
抗旨沒好下場,還不如到江都國去,做個相國試一試,看自己的學問,能不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能不能匡正好劉非父子,就算要死在太子劉建手上,那也是因公殉職,還能拿到體卹金!
董博士喜歡挑戰自己。剛才不就是挑戰不穿官服,差點過不了關,但不也過去了?
董仲舒想到官服的事,好像老天爺有意提示他,他能做好國相的。於是,董仲舒果斷決定:“皇上,微臣一定遵照皇上旨意,用我儒家思想,好好匡正你五哥——江都王劉非。”
皇上就沒想過董仲舒會拒絕的事,他只顧自己的思路,繼續說:“看來讓你去江都國做國相,你還是很樂意的。不過你要記住了,這個美差不是我給的,是主父偃向朕推薦的,你要好好感謝主中大夫。”
皇上說完此話,心裡偷著樂。
皇上就是要讓董博士知道,你是主父偃害你的。
這樣下面的臣子有矛盾才好,他們有矛盾,皇上才有事幹,皇上才好制衡臣子們。
董仲舒知道是主父偃推薦的,氣得牙癢癢的,恨不得現在就咬上主父偃一口。
董仲舒心裡氣憤,但嘴上還說著謝謝主父偃的話,還拱手向他作作揖表示感謝。
皇上不管董博士是不是真心感謝主父偃,他繼續他的話語:“要匡正我五哥,困難不少。你需要什麼,儘管說出來,朕一定幫你解決。”
要到江都去,他需要什麼?董仲舒想了想,也不客氣了,問:“我別的也不需要,我就想帶我的弟子呂步舒做我的助手,可以嗎?”
“可以,你只要為朕辦事,那個小夥子我還有點印象,不錯,讓他去鍛鍊鍛鍊。”這樣的小要求,在皇上這裡就不算什麼要求,皇上又補充了一句,“沒別的要求了?”
看皇上心情好,董仲舒又提要求:“皇上,你能先支付我幾月的俸祿嗎?……”
皇上一聽,心裡覺得不是滋味,看來這董博士家裡還缺錢啊,堂堂的大漢大儒家,當國相了還要先領俸祿,看我這皇上當的。
皇上心裡有點酸,有氣無力地說:“準。”還吩咐衛青,“衛青啊,到你姐姐那裡,讓她拿些錢給董博士當路費吧。”
衛青馬上應道:“是皇上,我現在就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