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頓時那只是臨時幹活的短工感激極了:“多謝東家!多謝東家!多謝東家!”如果不是因為家裡地少,不夠吃,誰會在秋收的時候,還顛顛的來別人家幹活下力?
能遇到這麼寬厚還體諒的東家,這些短工的眼圈都多了幾分紅意!
當然。
同樣包括周圍,那些原本還看熱鬧的長短工。
眼睛瞪大看著鍾謙鞍:“這人…是個傻子吧?”他們低聲議論著:“怎麼把糧食還給咱們這些打短工的呢?”更有人在嘀咕:“莫非是…看不得咱們…過得太窮?”
這話似是找到了什麼線索:“以前的鐘家,畢竟也是農戶出身呢!”
“沒錯就是農戶出身!”
有些資歷深的老佣農開口:“據說那鍾家老爺子,當初比咱們還窮呢!”
他們說著,語氣帶了些許敬重和小心:“看看現在的鐘家,水澆地和旱田都有,家裡還有兩頭牛,這日子過得多好?”包括之前那些說風涼話的都換了話風:“怪不得還有仙人過去呢,據說連妖怪,都奈何不了他們,這鐘家人實誠,必然有上天保佑!”
有些話慢慢說著,只要有些許引導或需要,就會成為有益或有害的——不過對鍾家現在的風評來說,顯然時有益的那種,尤其是那些傭工們見到真正的實惠以後。
不光鍾家的長工和短工說好話,那些其他的長工短工,都說起了好話。
大環境的因素就是如此。
說了壞話,不但不中聽,等來年鍾家僱人的時候,不僱自己咋辦?
畢竟看到今年秋收,那些打短工的漢子,忙活完以後每人都扛回去兩三袋的糧食,足夠全家吃兩三個月的時間,一個個在心裡是羨慕的緊,來年哪裡不想過去幫忙?
何況人家鍾家都成了地主,以後的前途絕對不可限量,巴結著點總沒壞處!
秋收忙碌了不到十天。
逐漸尾聲,鍾家仁厚的名聲,卻隨著回去的短工們傳出去了不少。
對於祠堂裡的鐘誠來說,這只是開始:“等名聲出去,慢慢的就能培養家裡人朝著鄉紳的道路發展了…”他滿意的點頭:“起碼在十里八鄉要有些名氣才行。”
等他的農村包圍城市,孫子輩長成,到時候去縣城發展還能不成?
這家族的發展要有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