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輕輕摸著下巴:“如果按照我那套理論來辦,這規模倒是沒問題!”
當初的孫家不過是個家庭式的作坊。
算上熬漆的大師傅,以及幫忙的學徒工,全算起來才區區五六個人。
鍾誠在那幹了約有四年的時間,從店鋪經營到產業升級,如何劃分市場和擴大營收,乃至合理的聚眾集資來開拓市場——沒吃過豬肉,總見過現代市場的規律吧?
況且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兩種方式琢磨著來,封建時代那也行得通!
要知道。
在鍾誠拐了彭家的閨女回村的時候,孫家的作坊都擴充了數倍有餘。
熬漆的大師傅有十多人,學徒工更是近百人,往來運貨的車馬驢騾更是踏破門檻,不然那位領頭的孫家老掌櫃,能想招了他當上門女婿,進家裡的產業當掌櫃?
想到這裡,鍾誠摸摸唇上的短鬚:“…可惜對不住孫家的大小姐。”
當時如果他想留下。
或許,真的就能成為孫家的女婿,還能接手整個孫家的產業。
——這不是開玩笑,因為當時的孫家老掌櫃,當著作坊裡的大師傅和學徒工,很明確的和他說過只要願意,可以先去櫃上管賬房,順便負責對外的買賣交接。
連那位性格潑辣如辣椒的孫家大小姐,見了他都會溫潤的如淑女。
誰看不出來這份心意?
鍾誠現在都忘不了,臨走回村時她兩眼含淚,冷眼看著他的模樣。
輕輕嘆氣:“但緣分這東西,誰又能說的清楚呢?”扭頭看著院落裡,在土胚房裡出來的鐘彭氏,對這個願意跟著他來到鄉下的官宦小姐,心中只有觸動。
因為他在這錯誤的世界,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裡…
遇到了對的人。
沉思間,院落裡的吆喝聲出現:“吃飯了——”
孩子們首先衝出來,隨後便是鍾家的男丁和妯娌姑嫂,以及坐在主位上的鐘彭氏在開口訓斥:“都急躁躁的做什麼?”手裡的柺杖拄著地面:“眼見都快秋收了,等吃完飯,都別忘了去祠堂,給你們爹上柱香,讓他保佑咱們這段時間,別出啥事!”
鍾家眾人紛紛點頭應聲:“知道了娘!”然後才各自坐下,按照事先分好的大鍋菜各自拿著雜糧面的饅頭吃著,順便說些家長裡短的笑話,家族的氣氛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