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說了那這鐘家的哥仨肯定就想去看看,當即拿著扁擔就大步過去。
走在山路上還能當個柺杖!
從這上山,到泉眼那邊的路線,頂多不到半里多的路。
但要剛好翻過這個靠山村墳地的山頭才行,不如自家老爺子在當初發覺的那片較為平緩的山坡來的更適合種莊稼,而且還能把溪水引過去匯成活水用來澆灌。
隆隆土層就是坡地,開墾出田畝來小心的照料,當菜地閒田沒問題。
畢竟算白撿的不是?
鍾誠經歷過許多以後,還是趨於認命的態度,照顧好自家的地和人就行。
至於剛穿越過來的雄心壯志,早就沒了那麼多的想法,因此傳輸給三個孩子的知識和理念,雖說有前世的影響,但更多的還是憨厚實誠點,傳統的老農思想。
能本本分分健健康康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是福報!
當然。
現在覺醒了金手指的他,不會繼續這麼想。
就在鍾誠在祠堂裡思索剛剛彈出的對話方塊,以及那好運臨門特效發動的時候,途角山的邊緣山腰位置,鍾家的哥仨這時候都臉色通紅,各自面面相覷。
之前喝了點酒,現在被寒風吹的都醒了:“…咱來這幹嘛啊?!”
這不是傻瓜麼?
上墳就上墳,上完墳以後回家,在燒的暖和的土炕上,豈不美哉?
到時候哥仨溫上好酒,團坐在屋裡,吃著剛炸的丸子和燉上的肥肉,想聊什麼就聊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怎麼著都比來這捉什麼野雞野鴿子和野鳥之類的要強!
對此老三鍾謙鞱面色尷尬:“…我這張嘴怎麼就出了餿主意了呢?!”
老二和老大都是嘆氣:“現在回去?”
實誠人不能喝酒,真喝了酒那就認實理,他們哥仨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只是老大鐘謙鞍看著前面白皚皚的雪裡出現的那抹翠綠,臉色也多了幾分驚喜:“我說的那個碗口溪,就在那呢!”指著那邊:“嚯!這泉眼邊上還綠著呢啊?!”
老二對此也拄著扁擔點點頭:“來都來了,不過去看看,這不更傻麼?”
現在其實這哥仨感覺自己就夠傻的了…
“看看去!”
鍾謙鞍這個當大哥的拄著扁擔,踩著積雪過去:“萬一真能逮到幾個野鴿子,剛好給家裡的兩個弟妹補補身子!”他開口道:“這野鴿子怎麼說,都是大補!”
帶著倆兄弟過去,嫋嫋的溪流聲出現在耳畔,著實是讓他們有點發愣。
雖說眼見就快開春沒有大雪封山的跡象。
但這翠綠的植被和溪流,怎麼能出現在途角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