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另算。
反正鍾誠能和那位老鍾誠,雙方合體成真正的穿越者老鍾誠。
畢竟他琢磨過:“現在雖然還有穿越以後的記憶,但性格和習慣主要以穿越前的25歲年輕人的靈魂為主,所以說話辦事顯得跳脫點,沒有56歲老鍾誠的穩重!”
但就是這樣想過來的話,那位老鍾誠不還是沒有穿越者的金手指麼!
系統在他身上呢!
家裡沒忙活多久,收拾好東西,三個兄弟就挑著扁擔出了門。
由於這次孫家送來的貢品挺多,因此他們都挑了那些紙錢紙元寶,以及線香在扁擔兩頭的竹筐裡,還包括自家買的那些黃紙,肩膀上都是沉甸甸的頗有幾分重量。
實際上扁擔兩頭的竹筐裡,還沒帶孫家送來的豬頭羊頭和牛頭呢!
這叫三牲。
如果能去墳頭擺放,足以說明對家裡祖宗的絕對重視。
當然,鄉下沒必要真的太過隆重,簡單的意思意思就行——至少這三牲的腦袋都已經放在白盤上,供奉在了鍾誠牌位前的桌子上,還放了兩盅好酒很是隆重。
鍾誠飄回祠堂瞅了瞅:“…都是半生不熟!”這玩意真能吃?
但這就是老禮!
摸摸下巴他其實也盤算過來了:“家裡有現成的酒肉擺在桌上供奉,說明家裡掛念著,知道祖宗辛苦…”但為啥會半生不熟:“…家裡難,我知道!”白眼翻起。
類中華文明圈傳統的實用主義,能看見的禮到了就算了!
真吃?
當祖宗的能忍心,和孩子們搶肉吃麼?
仔細想想自己還活著的那會,不需要怎麼供奉祖宗,因此生活條件好了以後都是直接割兩三斤,帶著肥膘的豬肉剁碎了包餃子吃:“然後現在就到我成祖宗了…”
鍾誠雖說沒辦法真吃,但這時候只能抿著嘴點點頭:“禮到了就行!”
就是心裡還有句叫墳頭燒報紙的俗語繚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