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這樣吧,我花點資源,跟交大的人斡旋一下,讓他們來蘭方開個分校校區,地皮、房子設施都我出,就當是王室資金贊助辦學了,外國那些王室和軍閥出錢辦大學不也挺常見的麼,而你也方便兩頭跑,在外國住不慣,或者想回來見我了,可以隨時兩邊上課。”
“我們蘭方也要辦自己國家的大學了?這個建議聽起來挺體面的,原先我們一直只有一所高中呢。要不你馬上去跟父王說說吧。”朱悠然畢竟是十七八歲的年紀,說事兒很容易聽風就是雨,覺得好就想說幹就幹。
蘭方目前的教育基礎設施情況,依然是跟七年前顧鯤重生之初幾乎沒有變化——全國只有一所高中,三所初中,若干小學。大學完全沒有,甚至高中級別的技校都沒有,唯一的高中是綜合性的,也就是相當於國內的普通高中。
不過過去這7年,倒是沒人覺得蘭方這地方教育資源不夠用,主要是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當局以王室資金贊助、移了很多老弱病殘出去,給他們買一輩子的馬來西亞醫療保險、還給他們交養老、或者是弄去砂勞越、後來為顧鯤在砂勞越的那些種植園做承包。
所以蘭方的戶籍人口是從94年的接近九萬人,跌到99年的7萬人整。
人口少了,教育資源當然就暫時夠用了,不升級設施也不會顯得窘迫。
但既然現在顧鯤跟朱猷棟都談過“全國舊城改造、市容整頓”的問題了,似乎教育和醫療衛生這些升級也能弄一弄,這些東西不一定賺錢,顧鯤也沒想過完全產業化。這也是建設國家、提升國家整體給人的土豪程度印象嘛,不算是白花錢。
畢竟眼下的顧鯤,已經把蘭方當成是自己的國家了——不是“祖國”那麼簡單,而是他已經有主人翁的意識了。
此時兩人既然聊到了興頭上,朱悠然也立刻一個電話,讓分管教育工作的部門送了一份資料過來,沒幾分鐘傳真就發過來了。
夫妻倆一起坐在御花園的漢白玉石桌上瀏覽,
資料顯示目前蘭方全國的戶籍人口中,每年達到學齡的人口大約有接近兩千人。目前的小學肯定是可以全部吸納的,初中環節可以接納1200人,高中環節可以接納500人。
在蘭方,顧鯤剛重生時的年代,也就是94年,上初中是要學費的,只有小學做到了免費。誰讓那時候國家太窮只有漁業呢,財政補貼不起。
後來98年金融危機之後,實現了人口的梳理整頓,老弱病殘包袱少了一些,朱猷棟就在當年宣佈了“初中免學費”,99年開始正式實施。
所以現在的蘭方才算是真正實現了九年制教育不要錢,才剛實施兩年,但依然不算完全的“義務教育”——主要是初中規模還沒來得及擴建,只能招1200人,有大約三分之一小學畢業的人沒法念,就需要升學考試選拔。成績考到前三分之二的,升學成功,就可以不要錢唸書,考不上的刷掉。
初中到高中會再刷掉700人,只留500。
顧鯤看完資料後,用商量的口吻說:“我看不如這樣吧,反正這些基礎教育也花不了多少錢,這些我都出了,算我的捐贈慈善。全國小學初中都擴充到兩千人招生規模,暫時招不滿不要緊,可以適當小班化教育提升質量的麼。
不過錢也不能白出,要在他們的思想教育類和社會通識類課程教材里加入一些內容,讓他們必須知道他們可以白唸書、背後是誰花錢在贊助他們。
高中階段也要擴充,我覺得擴充到三所學校比較好,招生規模從現在的每年500人,提升到1200~1500左右。這樣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年輕國民都能接受高中教育了。
三所學校裡,弄一所免費的,要中考成績最好的才能上。一所稍差一點的,正常交學費,門檻也低一點,最後開辦一所高中級別的技術學校,培養工匠型人才和技術類服務人才。
蘭方旅遊產業做大了,也不光需要大學生管理層和基層服務員廉價勞動力嘛。我們也會需要大量的餐飲業廚師、水電基建維護船廠維修的技術工人、職業教育高低配很有必要。
這些都做好了,我們才可以考慮從華夏邀請大學來開分校。大學裡面,我們也應該邀請兩所,正常本科文理科的,我們可以邀請檔次高一點的,就交大好了。再邀請一所大專級別的專科技術學校,這樣就行了。
交大的校區來不及完工的話,先開個實驗班也行,我保證你九月份那個學期,可以在家門口唸交大。”
顧鯤忽然發現自己還是有點寵妻天分的。
自己的老婆怎麼能不經常出現在自己面前呢,放在外面也不放心啊。
順便到時候公佈了給國民免費讀書的新福利後,收割一波人心,就好推動全國的拆遷改造了,牴觸應該也會小不少吧。
閱讀網址: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