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國貨那就不叫奢侈品了,只能叫潮牌。
馬風和蔡重信,都沉默了下來,覺得杯子裡的路易十三有些苦澀起來。
似乎無解啊,顧鯤這廝老是說大實話。
馬風撓了撓他不算貓咪的頭髮,似乎還撓掉了幾根,變得更加稀疏了,才不甘心地找到一個反例:“可是,法國佬買奢侈品,就是買法國貨的啊!我覺得你剛才那個大前提就不成立。”
顧鯤很真誠地恢復正色,仔細地、不帶成見地思索了一下馬風的觀點。
“嗯……這句話倒是不差,法國人確實是一個特例,好吧,我收回我剛才的觀點,那有些太絕對了。不過,法國人和義大利人的文化自豪感,不是其他民族能比的。
義大利人一直認為自己是西方的文明源頭、上有古羅馬下有文藝復興,法國則是近代以來西方文化的驕傲、啟蒙的鼻祖,這都是特例了。我們華人積貧積弱了那麼些年,文化自豪感兩代人之內是找不回來了。兩代人之後……到時候我投資的這些法意奢侈品牌,就算倒閉了,或者至少是不賺錢了,我也認了,到時候再提前推出股份吧。不過,至少三四十年內,這種情況是扭轉不過來的,我這代人依然有我這代人要完成的歷史使命。”
顧鯤忽然有一種弗朗哥一般的歷史豪邁感。
在世人眼裡,弗朗哥不過是西班牙的獨裁者,可又有幾人知道,他在教導年輕的胡安.卡洛斯王儲時,是怎麼說的?
“殿下,那些骯髒的毒菜手腕,您不需要了解,到您登基的年代,這些都用不上了,這是我這代人的歷史使命。
我不得不毒菜,那是因為民豬必須在勝選一方不會趁著一個任期就把落選一方斬盡殺絕的前提下,才玩得下去。但很可惜截止到我們這一代西班牙人,沒有這樣的基礎,我們沒有重複博弈的傳統,只有猛追窮寇斬草除根的傳統。”
顧鯤也有他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華人真正文化自豪感爆棚的大同時代,不是他要關心的,到時候他說不定已經功成身退了。
不過顧鯤並沒有時間意淫太久,因為馬風的反駁打斷了他的思緒: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法國人和義大利人的文化自豪感是很強,但我們華人也不差,誰不是為上下五千年而自豪?義大利人就算追溯到古羅馬,也就兩千多年。要說科技和軍事、經濟,我們還不如西方,我承認。要說文化自豪都不如西方,我不覺得。”
顧鯤呵呵一笑:“我就問你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你覺得中餐好吃麼?”
馬風:“中餐當然好吃了,別的不說,要論飲食文化,西方全擰起來也被我們吊打吧。”
顧鯤:“你看,你激動了,這就是破綻。真正最高境界的文化自豪感,是不會激動的。就好比,一個灣灣人嘲諷你,說大陸人連泡麵茶葉蛋都吃不起,你肯定會憤怒地反駁吧?
但是再過20年,等你兒子那輩人成長起來,他們再聽到類似的言論,就絲毫不會憤怒了,只會當成笑料,最多回以一個‘呵呵,鯊臂’一笑了之,回答都懶得回答。
我們的文化自豪感程度,跟法國人的差距,大約就是這麼多。因為中餐確實好吃,可是國際社會不認可,不覺得你高檔,你就容易起嗔心,要跟人爭競,急於證明自己。這就跟一個沒學歷的企業高管,被人問到學歷問題時會惱怒是一樣的。
法國人面對你同樣的問題,面對世界上其他國家質疑法餐,他們根本懶得回答,也懶得證明,就‘呵呵’一下過去了。只有懷著急於證明之心的人,才會急於去買外國的奢侈品,因為這也是一種證明。
我跟西方媒體打交道可是打得多了,你恐怕不知道吧,現在好多西方媒體都以做中餐在外國環境的試吃來換取收視率和點選率。以至於加州街頭那些黑人都誤會了,每次看到有人擺白吃東方食品的擺拍攤位,就走上去兜攬生意:你給我100美元,我能把整瓶振江陳醋或者皮縣豆瓣辣醬喝下去。這還是推廣中餐麼?其實就是看猴戲啊。”
這種例子顧鯤後世見得太多了,無論是蒂姆庫克還是賣電池車的馬斯克,他們在產品遇到在華公關危機的時候,其人設設計團隊的顧問,都會教導他們“去當眾吃一套煎餅果子/滷煮/炒肝,顯示他對華的文化親和力,然後那些骨子裡自卑的華人就會認同你的品牌了”。
還有很多無恥的油管華僑自媒體號,都是做這個生意的。明面上說對外宣傳推廣中餐文化,其實幹的是花錢和至少送贈品、讓人白吃來引誘白人黑人出鏡說幾句好吃,然後賺到了流量。這種行徑最後卻讓老外更加鄙視中餐了:呵呵,就是那個花錢請我說好吃的辣雞!
中餐確實好吃,可是卻成了外國人“藉助說中餐好吃就能贏得華人的好感和生意”的把柄,只能說是一種文化悲哀。
為什麼要急於讓外國人承認呢?
無慾才是最大的自尊。
中餐只是一個最容易看出來的例子,而這樣的文化自豪感差距,還有很多。
顧鯤自問,如今這個時代,沒有一個華人看這一點看得比他更透徹,這也註定了只有他最適合做這種裝逼生意的中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