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開局一條小漁船> 第93章 各人各緣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3章 各人各緣法 (2 / 3)

當然了,不吹不黑,那邊畢竟還有巨大的歷史包袱,城市化程序也比較低,那兒的農民可能還得稍微多辛苦幾年。”

米德洛娃下意識有些懷疑,但覺得顧鯤沒必要騙她,猶豫了一會兒也就信了:“這麼說,我們就是被大洋國算計了?真是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我們都解散了,還這樣搞。”

顧鯤:“那倒也不是,談不上算計吧,因為大洋國的金融家,也是用一模一樣的招數,殘害他們本國的實業家的。他們還覺得這是一種恩賜,一種‘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米德洛娃有些膩味這個話題了,不過因為是從顧鯤嘴裡說出來的,她還是可以聽下去,就算不太懂,也不妨礙她醞釀崇拜之情。

昨天,在泳池派對上,看著顧鯤談笑自若、縱橫捭闔地折服那麼多曾經的黑克蘭國企高管,米德洛娃就覺得這個年輕人實在是太有手腕和真材實學了,難怪能白手起家成功。

“雖然不太聽得懂……但是能詳細說說麼?”

“沒必要詳細說了,我就簡單舉個例子。”顧鯤制止了對方刨根問底,因為他知道以米德洛娃的學識經歷,不適合講得太精準,

“在華爾街金融家看來,這個世界,每一個細分的科研和產業研發領域,都應該只活一兩家頭部的科研巨頭,其他人如果搶奪不到行業前三名,就該直接放棄治療自盡。

他們美其名曰‘資源的最佳化配置’,防止重複研發浪費。1987年股災之前,大洋國的德州儀器就是這麼被他們自己的華爾街金融家殘害的,所以德州儀器主張堅持自研晶片的張仲謀,跟CEO約翰.夏柏鬧掰了,離開大洋國,後來回亞洲辦了臺積電。

他們對黑克蘭、露西亞的休克療法,也是這樣。先把‘反正研發了也爭奪不到行業領先’的企業,研發部都砍掉,所以在你們最初西化的前兩年,大家生活都很富足,因為搞技術升級的資金都省下來,變成了分紅和福利,崽賣爺田當然過得舒服了。

可是幾年之後,因為跟進時代科技的能力斷檔了,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甚至連國內消費市場的品質、指標需求都達不到,就該還賬了。

一言以蔽之,在冷戰時代,大家被逼著軍備競賽科研競賽,軍備競賽就像是一個人被迫不停鍛鍊身體,而科研競賽就像是一個人被迫不停學習鍛鍊智力。而GDP就像是一個人可以產生的卡路里,利潤就像是一個人可以積攢的卡路里。

被迫鍛鍊和被迫學習,都是不利於生產的卡路里積攢下來的。而冷戰時期,雙方從肉體到精神都不缺鍛鍊,因為鉚足了勁兒鍛鍊了幾十年了。弗裡德曼那些經濟學家,就開始鼓吹純自由市場,鼓吹鍛鍊無用論。

他們覺得只要你鍛鍊了也做不到健美冠軍、某專案奧運金牌,你就該放棄治療,你學習了也做不了大科學家,你就該放棄學習,順從天性的理性(惰性),把卡路里節約下來養膘。

目前來看,他們的理論確實有迷惑性,因為被逼鍛鍊的人暫時還看不到富貴病。可是總有一天,等到養膘養得一身富貴病的時候,地球人就會開始懷念宏觀調控那種逼著他‘哪怕我做不到世界第一,但我還是應該稍微健健身、學學習’的體制了。”

顧鯤這番話,不一定精準,卻足夠深入淺出,連女人都聽得懂。

從1970年代的弗裡德曼到2010年代的理查德塞勒,不過是四十年河左,四十年河右。地球也不過是一個個八十年輪迴組成的迴圈而已。

國家都精瘦想養膘的年代,就會覺得理性人假說可以被利用,反正鍛鍊不需要自覺。等到大家都富貴病的年代,就會強調理性人是不存在的,應該警惕理性人假說導致的三高。

米德洛娃品味著這個接地氣的比喻,忽然就覺得自己的遭遇,乃至身邊人的遭遇,在歷史的車輪前顯得太渺小了。

“你真該去做那些救國救民的大生意。”她長嘆了一聲。

“你怎麼知道我不是做救國救民的大生意的?至少,有將近十萬人等著我去帶領呢。”顧鯤點起一根雪茄,噴了一個指點江山的菸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