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才說風險投資要投人,投資者絕對不要想著壓榨創業者、壓榨到利益最大化,那樣是沒有好下場的。投資者不可能天天盯著介入公司經營,而創業者是天天在努力的。
就憑這裡面的資訊不對稱,在把創業者逼急了的情況下,足以給創業者充分的機會多寫一款毫不侵權、但功能完全一樣的新產品,把自己家的舊產品廢了、然後把使用者量轉移到新產品去。”
顧鯤這番話,著實轟開了一個腦洞的新世界。
就像歷史上,為什麼2008年前後,另一位小馬哥的騰雲公司的股價,停滯了一兩年不漲——因為當時業界都懷疑,小馬哥希望弄一家新殼子的公司,搞一個叫微信的東西,把QQ的使用者群都遷移過去,然後把QQ廢掉。
那樣的話,MIH之類的騰雲大股東的利益,就會被甩開了,他們只能守著一個過氣的殼子吃屁。
只是後來證明了上述猜測只是謠言,微信並沒有在QQ之外另行拆殼獨立運營,而是繼續放在了騰雲的舊殼子裡,騰雲的股價才繼續飛漲。
所以說,這個行業就不能打那種吧創始人團隊的利益榨乾的主意。公司是人家在運營,人家要轉移“註冊使用者量”,股東是沒有辦法用法律手段阻止的。
股東只能選擇跟創始人搞好關係。
只有一種情況除外。
那就是“註冊使用者量”的增長,本身就是靠資本補貼堆出來的,沒有技術含量。
這種情況下,股東可以不把創始人當人,可以把創始人隨便捏扁搓圓,因為他知道創始人沒辦法把這些使用者遷移走,使用者對創始人也沒有絲毫忠誠度,只是花錢買來的。
所以後世那些網約車公司、送外賣公司、共享XX公司的大股東,一般都不把創始人當人,隨便凌辱好了。那些公司的創始人,往往也會活該不得好死。
後世華夏每天可以有幾千萬使用者,一邊開啟醜團外賣APP,一邊“he~tui~”地在內心對汪老闆啐一口痰,然後繼續心安理得地用著汪老闆給的五塊錢十塊錢紅包補貼,下單恰飯。
就算人家拿了你一輩子的補貼,該看不起你還是看不起你。
……
這些道理顧鯤也不可能全部跟馬風辯論,有些話如今還無法佐證。
不過僅僅依靠他前面那寥寥幾段神來之筆,就已經足夠讓馬風充分認識到他的見多識廣了。
“原來顧老弟不跟我聊投資,只跟我聊交情,是基於這種考慮……不過他那麼懂行,將來真要是投了什麼網際網路公司,他肯定也是留足了後手不會讓人轉移的。
世上哪有什麼後手都不留、直接教會了徒弟餓死師傅那麼蠢的人?跟顧老弟合作的時候,一定要加倍坦誠,絕對不能玩心眼吶。”
馬風暗暗告誡自己,從這天起,就懷上了一份敬畏之心。
馬風本來就只是想吃完飯後閒聊一會兒,如今被敲打之後,再說下去反而愈發尷尬了,於是兩人就起身散夥。
“阿鯤,我的離職交接是一個月,下星期我就走了。下次我們再見,或許就是在方舟市了。有空來玩,方舟是個旅遊的好地方。”臨別時分,馬風還不忘禮節性邀請。
“有機會的,將來說不定我還會來取經,看看你們那兒旅遊產業怎麼辦的,回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