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0年代末,一直到90年代中期,每年春秋兩次的廣交會,都是華夏國對外出口貿易的重頭戲。
在GATT逐漸邊緣化、而華夏還沒加入WTO的時代,國際貿易的商機尋覓是非常低效的,也沒有後世的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來幫外國人檢索商機資訊。
所以絕大多數華夏人,除了參加廣交會之外,很少知道國內的哪些工業品、相對於外部世界是有成本競爭力的。
除非你經營的是那種不愁銷路的高技術含量獨門絕活,那你可以考慮透過去外國參加那些技術博覽會,比如法蘭克福那堆工業展,來謀取外單。
可這樣高技術含量的企業,在當時的華夏又能有多少呢。
其他絕大多數走“我們能做,外國人也能做,我們唯一的優勢就是比外國貨更便宜,價廉物美”路線的華夏企業,是沒什麼備胎出路的。
與此同時,那些外國的進口商,如果不來廣交會看看,也不會知道“原來這東西在華夏賣得這麼便宜,早知道就進口華夏貨了”。
所以每一年,會展上都會不時傳出一些發財的大新聞,刺激著所有參會者的神經。
不是某省的某大型企業,終於成功發現了自己比較優勢、打出了海外某國市場,成為了世界工廠的組成部分。
就是某個新來的國家的進口商,撈到了什麼便宜貨,然後一次性下了個大單,倒騰回國內就賺得盆滿缽滿。
資訊不對稱的時代,充滿了撿漏的機會。
當然,這也意味著有同樣多看走眼、賠本的機會。
利弊總是對等的嘛,就跟在潘家園古玩淘寶似的。
……
這天,已經是3月25日,一個星期五。
白天鵝賓館門口,停下一輛大巴車,下來熙熙攘攘一群人。
看人群的數量,那大巴車肯定是超載了,幸虧94年也沒什麼交警來查公家的車是否超載。
“這就是白天鵝賓館了呀,真氣派。總算可以名正言順住一次了。”烏經緯走下大巴,目光自然而然就被眼前建築的高大所吸引。
他有一種立刻就拿出相機來拍照的衝動,考慮到人多不雅,只能忍忍。等一會兒大家都散了,再一個人偷偷來拍吧。
烏經緯是東海省船山市、東海造船廠的廠長。今年是他第一次來參加廣交會,也是第一次來粵州長住,之前最多隻是公差路過。
而團裡其他大多數人,都是來了好幾次了,當然不會像他那麼少見多怪。
為了不露怯,烏經緯決定一會兒拉幾個跟他一樣第一次來的團員,晚上出去喝個酒,踩個點什麼的,見見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