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老闆一直向他推薦蝦餃和蟹黃燒麥,顧鯤都以吃膩了拒絕,堅持要各種牛羊豬肉餡兒的。
老闆不明所以,還以為他是個堅定的食肉動物,看得嘖嘖稱奇:“好傢伙,蜜汁叉燒一點就是五條,還一個人吃整隻麻油雞,這些北方人太野蠻了。”
吃完飯,顧盼請示下一步的計劃,顧鯤毫不猶豫地吩咐:“昨天不是說了麼,先搞定落腳點的事兒,弄一套房子。”
顧盼:“可怎麼操作呢?這裡可是社會注意國家,房子買賣肯定很複雜吧。”
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其實1988年就有了,當時最早是東海省的東甌市,出臺了允許買賣的商品房,一平米400塊錢。(東甌就是那個後世著名的炒房團城市)
只不過一直要到90年代末,國家普遍取消城市拆遷中的福利分配房、改為貨幣安置之後,房地產市場才徹底啟用。
顧鯤在國內無親無故的,也沒多少選項,所以他就直接給徐鋒打了個電話,讓他幫忙介紹。
徐鋒果然人面廣,又正想結交顧鯤,沒幾個小時就辦妥了,給了顧鯤一個號碼和地址,讓顧鯤自己跟對方聯絡,說是那種可以隨時交付的現房,而且區位不錯,就在南沙的港區附近,對顧鯤這樣的人很方便。
“謝了,徐哥就是仗義。”顧鯤在電話裡感謝了一句,然後就打了個計程車,帶著妹妹去交易。
到了現場之後,顧鯤瞭解到,那批房子是海關公家批建的福利房。但是海關的福利太優渥了,所有員工都分配夠了房子,最後還有得多。
所以多出來的部分就由海關收回自行分配,留待將來有新員工入職可以馬上分房,也可以按官方報備價往外賣,手續是不用擔心的。
這種情況,在90年代中期是正常的。效益好福利好的單位,很多都會提前圈地蓋房,虛房以待,招到有編制的人入職,就直接一套房發下去,簡直幸福到冒泡。
但這種單位絕對是極少數。
舉個最直白的例子,90年代中期入職央視的那個主持人小撒,聽說入職了就有分房,當時屁顛屁顛跑去央視人事處,結果被告知要領號排隊,前面還有幾百號人排著。
以央視的牌面,都要排那麼久隊,誰讓京城的房子稀缺呢。
粵州市中心的房子,如果是花都一帶,其實也很稀缺,就算有商品房,也能賣到一兩千塊錢一平米。
但南沙這邊港區的房子,因為是粵州最南郊了,又是海關之類的實權單位,才有那麼多空房。
而且,也不是想買多少就買多少的,哪怕你有錢,一個事由也只能買一套。
否則顧鯤看到房價的時候,恨不得直接買個十套八套屯著。
“港區天后宮的六層小洋樓,二到四樓,有45方的戶型,還有60方的,都是700塊一平方,交了錢就能辦手續,限購一套。”交涉的時候,對方後勤部的工作人員冷著一張臉,跟顧鯤介紹。
“那我當然要60方的了,二樓就好,我有傷在身,一樓太潮,上面的爬樓梯累。”顧鯤毫不猶豫地回答。
賣房人員用看怪物的眼神看著他:“買房可是一輩子的事情,有傷養個兩個月不就好了?三樓四樓採光好,價錢一樣,可緊俏著呢。”
這話其實不該說的,人家是看在顧鯤是徐鋒的朋友,才提醒一句。
“不用,吶,這裡是4萬2。”
“還有三千塊預簡裝的裝修費。傢俱如果不搬走的話,再加五千。”
好麼,原來現在就有這麼人性化的服務了,還帶拎包入住的。
顧鯤當然要省事,最後當場拍出五疊百元大鈔,五萬塊拿下了房子,還帶傢俱。
隨後,他就吩咐陳麗和龍五過來打掃衛生,然後把船上剩下的貨轉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