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場面就陷入了寂靜之中。
三分之一的官員跪在地上,請太上皇訓政。
另外三分之二的官員,站著一動不動。
內閣三個宰相,首相跪下支援太上皇訓政,但是另外兩個宰相站立不動。
林弓宰相是由萬允皇帝提拔起來的,他不支援太上皇訓政是正常的,不過內閣次相卻是太上皇提拔起來的,但是他也沒有跪下支援太上皇訓政。
樞密院的三個樞密使,排名第二的左副樞密使支援太上皇訓政。
六部尚書中,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兩人支援太上皇訓政。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關鍵性人物,黑冰臺大都督南宮錯。他在暗中很多事情都支援了太上皇,也為太上皇做了不少的事情,但在這個檯面上,卻沒有跪下支援太上皇訓政。
這是因為什麼原因?
南宮錯算是皇帝的絕對心腹了,曾經在同一個老師麾下習武,關係非常親密。
僅僅是因為這個原因?或者是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但眼前這一幕已經足夠震撼了。
皇帝渾身冰冷,望著這跪滿一地的官員。
上一次要在朝堂上群毆打死敖玉的時候,就有人暗中出手,偷樑換柱,當時皇帝就知道有人暗中支援太上皇,現在這些人應該全部都跳出來了吧。
那他現在應該怎麼辦?
帶領另外三分之二的官員和太上皇進行決裂?
還是強行罷免這三分之一官員?又或者建立南都,大周帝國一分為二?
這些都不可能。
皇帝僵硬站著一動不動,然後發現太上皇站起來的時候,竟然他比他還要高。
太上皇,您的心機還真深啊,真是深藏不漏啊,雙手明明能動彈了,卻依舊裝著癱瘓,而且故意裝著年邁體衰的樣子,就為了剛才站起來的一幕,給人強烈衝擊吧?
大約僵持了三分鐘,在所有人的目光下,萬允皇帝跪了下來,道:“兒臣請太上皇訓政。”
見到皇帝歸了下來,剩下三分之二的官員也全部跪了下來,叩首道:“臣叩請太上皇訓政。”
至此,滿朝文武全部跪下,高呼道:“請太上皇訓政。”
包括黑冰臺大都督南宮錯,也跪伏在地。
雲中鶴長長呼了一口氣,這個局面沒有演變成為明朝的奪門之變。
明英宗復辟之後,立刻就廢了景泰帝。但那畢竟是兄弟,兩個人就相差一歲,都是春秋鼎盛的年紀。
而天衍和萬允是父子,在很多人眼中天衍皇帝畢竟老了。選擇支援天衍皇帝,某種意義上是在支援周離大皇子,但是周離畢竟根基太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