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當地生物是生活在18級以上的風暴中的生物,也就難怪它們的實力會那麼強。
但經過進一步的研究後,杜江博士等人卻也發現,這些當地生物的智力水都普遍比較低下。
至少比地球上過去的普通動物,智力都低了不少。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的戰鬥會打上4個多小時的原因。
畢竟當時,地球人類護衛軍防禦部隊的戰鬥力水平並不低。
如果是地球上的生物,在當時那樣的情況下,估計早就跑了。
對於這一點,葉珊則解釋說,矽基生命的身體結構比較單一,不像碳基生物那麼複雜和精密,變化多端。
所以宇宙中雖然存在矽基生命,但卻都比較少能演化出高階智慧生命的。
加上矽基生命存在的數量本來就比較少。
而且大型的矽基生命透過雷達也就能發現的了,小型的矽基生命威脅一般則不大。
另外,針對小型矽基生命的生命探測儀,也確實是難研發,
因為它們體內的生命物質非常少,如果它不動,看過去可能就跟一塊普通的石頭差不多。
所以宇宙中的生命探測儀,才會主要都是針對碳基生命研發的。
研究還表明,這些生物對能量的需求,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行星上沒有風暴的時候,或者有時候風暴沒有從當地經過的時候,這裡的生物,可以好幾年不用進食。
但是如果有充足的能量來源,它們則可以一次性的吸收非常多。
特別是在這些當地生物進行繁殖的時候。
它們的繁殖,是靠能量來支撐的。
當然也要攝入少量的有機物質,大多數是無性繁殖。
也是因為如此,它們對能量護盾的破壞力才會十分巨大。
比如像當地的那些“蝗蟲”生物,平均每10000只,一秒鐘內,就能對能量護盾造成0.0001單位的損傷。
而在收到這樣的報告後,地球人類護衛軍的軍部這邊,陳清輝中將和葉恆等人則都立刻就興奮起來了。
葉恆問道:“杜博士,那這樣的話,我們是否可以將這些生物培養成一種專門對付戰艦和戰鬥機能量防禦護盾的生物武器呢?”
杜江博士則回道:“這需要進一步的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