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天航空管理的劉志峰局長率先表態同意葉恆在會議上提出的生產協調意見後,會議室內的其他各部門負責人也都紛紛跟著表態,同意了這份提案。
於是這天下午開始,3D製造工廠那邊就按照葉恆的要求,開始生產牙刷的生產裝置和原料了。
兩天後,飛船上的牙刷工廠便正式建成投產。
大量的牙刷開始源源不斷的從機器上下線,然後開始發放到飛船上倖存者們的手中。
在此期間,飛船也已經徹底修好了。所有的故障都已經排除。
而服裝廠在眾人的努力下,則是提前了將近一天,也就是隻用三天半的時間就建成投產。
這主要是因為縫紉機需要除錯的時間比較短,而且是陸續下線的,因此在全部的機器製造好之前,就已經有一部分的機器已經先除錯好,並開始投產了。
因此物資的發放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壓力。
而新住宅區的建設工作,在修改好方案後,則如期在21號的上午9點開工。
3D製造工廠那邊是上午8點開始生產建築材料的,生產第一批的建築材料需要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因此廣場那邊開工的時間,就順延到了上午9點。
而兩個廣場內原本居住的倖存者,則在之前就已經被轉移到了其他廣場居住了。
與此同時,飛船設計和工程建造局還舉辦了盛大的開工儀式,葉恆、魏東、劉昱君、劉志峰院士、陳清輝中將、王中軍博士、狄羅德·飛利浦博士等飛船主要部門的領導人都參加了。
飛船廣播電視臺,也進行了現場直播。
讓飛船上的倖存者們紛紛激動不已。
許多幸存者,有空的也都會跑到兩個廣場旁邊各樓層的迴廊上進行圍觀。
畢竟,這建的,就是他們以後的家啊!
那麼多人,一起在廣場上住,真的實在是太不方便了,而且也十分的擁擠。大家都在盼著飛船上新住宅建好呢!
而看著一塊塊巨大的房屋牆體、地板和天花板,在工程機器人和工人們的協同操作下,猶如搭積木一樣的被陸續輕鬆拼接起來,搭建在廣場上。沒一會兒的功夫,就已經完成了一棟房屋一樓的基礎拼接和搭建工作,飛船上的倖存者們都不禁十分的興奮。
雖然這些初步拼接和搭建好的房屋,還不算十分的牢靠,飛船上的維修機器人和建築工人接下來還要跟進,對這些房屋進行進一步的焊接和水泥加固的工作。
但這樣的房屋修建速度,也依舊是眾人前所未見的快。
特別是根據新聞上的介紹,大家知道,這些房屋牆體、地板和天花板內,還都是已經自帶好了相應的電線、管道和地下水道。拼接好了之後,就已經是水電、開關、照明、天然氣、廚房、衛浴設施齊全,具備初步居住功能的了精裝修房屋後,就更加的開心了。
因為這就意味著他們住進這些房屋的時間會更短!
********
飛船上住宅區的修建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基本上一天時間就能建好兩個廣場全部兩層還多一點的房屋。
那可真是高樓平地起,才幾天的功夫就已經建到好幾層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