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那你們把我們叫到這裡來,是要幹什麼呢?”
聽完葉珊的介紹後,會議室內,一個名叫狄羅德·飛利浦的山姆國社會管理學家開口問道。
他的話,當然是用英語說的。
但是在他開口說話後,他的話,卻也同時已經被翻譯成了華夏語,在會議室內傳開。
因此,周圍其他華夏方面的人,也就都能聽得懂他在說什麼。
這時,陳垣便回道:“請大家來,是因為目前我們的飛船上,存在有許多的問題,急需要解決。”
葉恆接著說道:“除了飛船剛剛在地球爆炸的過程中受到波及,出現了大面積的機械和線路故障,急需要修復之外。還包括目前我們的飛船上,人口數量太多,住房、食物供給不足,社會治安混亂,沒有足夠自我防衛能力的問題。”
“另外……”葉恆繼續道:“剛剛經歷完一場這麼大的災難,飛船上有許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家人。要如何進行大規模,並且及時的心理干預和心理疏導也是一個問題。”
“但更主要的問題是,根據葉珊的說法,這個宇宙中,可宜居的星球,似乎的確是十分稀少的。那些我們人類過去推測可能宜居的地外行星,實際上都只是我們人類的天文學家,按照一定的條件和規則推測的可宜居而已,但實際上卻並不一定真的宜居。這一點,在場的幾位航天航空和天文方面的專家,應該比較瞭解。”
說著,葉恆便看向了在場幾位航天航空和天文方面的專家。
而他們也都立刻紛紛有些無奈的點點頭。
其中,京華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的系主任吳森教授還不由說道:“的確是這樣的。因為行星本身並不發光,所以就算是我們地球上最先進的光學望遠鏡,其實也都是無法直接看到遠在其他恆星系的行星的。”
“只能是透過間接的方式來找到它們。這樣的方式有好幾種,最常用的、最有效的、也最精確的方法一般有兩種。”吳森教授接著介紹道:“一種是透過觀測這顆恆星的微弱位移來判定。”
吳森教授接著又詳細介紹道:“一般除雙星系統或者聚星系統外,單獨活動的,沒有行星系統的恆星。它的位置是不會受到外力的干擾的。會呈現出比較穩定地狀態。”
“但只要這顆恆星周圍有行星圍繞,而行星的體積和質量又達到一定的程度。”吳教授補充道:“一般超過金星的質量大小就可以了。”
然後又繼續道:“在這些行星圍繞恆星旋轉的時候,由於引力是相互作用的關係,行星的繞行就會引起恆星輕微的晃動。哪怕這種晃動的幅度極其微小,望遠鏡上的計算機也會記錄到。”
“因為恆星在這種狀態下,晃動時所發出的光的光譜會產生‘多普勒頻移’。然後我們對光譜的頻移進行分析,就可以計算出圍繞這顆恆星運動的行星移動速度有多快,再利用牛頓的天體執行定律則還可以計算出這顆行星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