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因為其他沒有一項讓你滿意,所以你才專注在工作上?”教練想確認一下宣子儀內心是不是如此。
“我目前只想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就,從而證明我自己。”宣子儀向教練一再強調。
“嗯,我明白了,那你就直接告訴我,你覺得你現在在工作方面有哪些讓你力不從心?”
“在下屬犯錯或不能夠明確任務職責時我會很焦慮,老想自己代勞。”宣子儀向教練說出了自己的困惑。
“你焦慮的是任務完不成還是懷疑下屬的能力?”教練試著問宣子儀內心最真實的恐懼。
“好像兩樣都有吧”宣子儀的確回答不出來。每次遇到下屬沒有按照她的要求完成工作,她整個人的狀態就會出現問題。她老也學不會像彭超躍那樣淡定,彭超躍無論遇到她犯什麼錯誤,總是說:“你再想想,我相信你會重新做好的。”宣子儀就會返回去再做一遍,往往如彭超躍所說做成了。
但是,她的下屬她也試圖曾用彭超躍的法子,但結果都證明仍然沒有做好,她總是自己親自再做一遍。有時時間太緊她就會直接給下屬示範,示範後下屬還做不好,她就會著急。而那些老外下屬總是不太願意宣子儀下達命令後,中途來指手劃腳,打擾他們。
“你在下派任務時有沒有確認好的標準?界限在哪裡?”教練繼續發問。
“嗯,有時會有,有時我接到任務時也沒有標準。”宣子儀被教練一問,意識到自己好像有問題。
“下週你在下達任務前可以試著多寫幾條標準出來。可以和下屬商量聽聽他們可能達到的標準是哪條?”教練建議宣子儀在工作中實踐。
宣子儀按照教練的建議,在每次再下達工作時對工作預設幾個標準,然後和下屬提前溝通,以便取得一致後再開展行動。
在教練的幫助下,宣子儀一步步地進行改變。教練按照簽訂的服務協議,從一週兩次,一次兩小時,接著到一週一次,一次兩小時。幫宣子儀很好地對工作進行梳理,解答宣子儀的困惑、逐漸改進其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合作實踐三個月之後,宣子儀管理團隊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練按照服務協議的要求在即將結束時向人力資源部提供了宣子儀的評估報告。因此,宣子儀順利晉升。走上了彭超躍的職位,她剛得到訊息時,興奮地給彭超躍和汪敏報喜。彭超躍其實比宣子儀更開心,因為他提攜她的願望得以實現。
在他倆所在的這家公司,任何一個上司想要晉升到更高的職位,培養出可以接班的人是自己晉升的前提。彭超躍給自己的崗位找到接班人,那他就可以他自己的職業規劃做準備。直接進入了公司安排的企業大學管理學院,為能夠晉升公司更高階別的高管而進行更系統的學習。
宣子儀晉升到彭超躍的職位後,自信心陡然上升。同時,透過教練的輔導,她對自己的生命之輪開始更多的思考。她之前只知道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但事實上都是模糊的,沒有進行過定量定性的分析。教練的引路讓她對未來有了方向,一個相對清晰的方向。
她在想,她是否能擁有像汪敏和彭超躍那樣的人生。在很早之前,她認為那是個奢望,但現在,她覺得她有資格去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