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光慧已經在廚房裡幫母親張羅著做午飯,圓圓進屋裡把腳踏車放好,給姑姑打了聲招呼問:“姑姑,姑父他們沒有過來?”
方光慧喜氣地說:“家裡院壩上曬了小麥,怕天不好,在家裡守著。沒有過來。”
圓圓說:“怕天不好,就等兩天再曬呀。”
“等不得的,我們的麥子溼的很,弄出來吹吹風也好。”
兩個人正說著,葉玉明走進屋裡來,圓圓向葉玉明介紹方光慧說:“這位是我的姑姑。姑姑,這位是葉伯伯的……兒子。”
葉玉明上前來熱情地說:“姑姑,您好!”
方光慧連聲應著:“哎,快請坐,請坐!”隨手給葉玉明搬椅子客氣著,圓圓倒來熱茶遞給葉玉明一杯,姑姑一杯。接著提了魚到門口水渠裡洗魚去了。
奶奶從廚房裡走出來,和藹地問:“玉明啊,給你奶奶買的藥,買到了嗎?”
葉玉明禮貌地回答說:“奶奶,買到了。”他站起身,請奶奶坐下來歇歇。
方光慧不眨眼睛地打量著葉玉明,滿心的歡喜,卻無法言表。心想:圓圓要是能和這個伢子淡上朋友就好囉!要人才有人才,要學問有學問。唉,求月老幫忙牽上這根紅線!她開始在心裡祈禱。
圓圓破魚洗好進屋裡來說:“這魚真的是武昌魚呢,我看了確實是十三根半刺,我來做清蒸武昌魚。”
葉玉明看著她較真的樣子,忍不住好笑地問她:“誰告訴你的,武昌魚有十三根半刺?”
圓圓說:“我們語文晚自習時,有十五分鐘的讀報時間,有一天,語文老師讀了唐代詩人岑參的詩句一一秋來倍憶武昌魚時,給我們講了武昌魚的特點,頭小,背隆,身子扁,從內部看從胸鮨到尾鮨共有十三根半刺,我當時聽了,覺得很神奇,今天我買魚時,還當這魚是鯿魚呢,那賣魚的老闆說,保證是武昌魚。我就仔細地看了看,還真是的。”
說完這番話,圓圓已經利索地在魚肉上劃出柳葉花刀,先用鹽淹上幾分鐘,便於入味,奶奶已經把土雞燉在灶臺旁邊的小火爐上了,正滋滋地冒出香味來,節日的氣氛被美味的食物烘托得更加濃郁。
葉玉明走到廚房裡來,要幫忙打下手,圓圓窘迫地說:“到堂屋裡休息吧!我一個人就行了。”
葉玉明說:“跟著你學學烹飪技術不可以?”說完,硬是鑽到灶臺後面,幫忙添柴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