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很有名。
但金山寺的名頭,幾乎都是因為雷峰塔是金山寺的。
而“法海”之名,除了周邊的村民外,很少有人知道。
更別說會有人知道“法海”有降妖除魔之能了。
連他身邊照顧起居的小沙彌都不知道,其他人上哪聽去?
只憑這點,陳亦也只是懷疑罷了。
哪怕他留了意,也仍然沒有從老頭身上看出什麼跡象來。
除了這點,還有之前陳教授小童的,其實是以“六度輪迴”為基礎的一種武道神通的運用。
陳亦現在創造的武道神通,與五百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不僅是在威力上,更多的是在其運用方式。
既然稱為神通,自然要與一般武學有所區別。
最根本的區別在於,他創造的武道神通,並不是只有他本人可以施展,別人若想施展,也不必從頭修煉。
因為他的神通,可以依附在物質、文字、言語等等介質上,透過特定的方法發動。
有點類似一些玄幻中,那些法師的“魔網”,只需要唸誦咒語,就能施放出魔法。
就比如他傳給小童的六度輪迴咒印。
小童只需要將咒印刻在石頭上,那顆石頭自然就蘊含了六度輪迴神通的威力。
六度輪迴,能令人見眾生,見佛國極樂,見地獄諸苦。
如身墮其境,並非單純的幻象。
在陳亦的推衍之中,如果能超脫先天、甚至太乙之境,這門神通未必不能蛻變,一念而生萬法,令人所見所覺,都能真幻如意。
如今自然是不可能的。
在別人手中,以咒印形式發出的六度神通,威力自然更是大打折扣。
小童所刻咒印,大抵也就是能達到一些精神上的影響。
就像是有人在耳邊不停地念誦刻印在石上的文字。
問題是威力再小,數量一多起來,也會有質變的時候。
陳亦當初就是見小童投石鎮江,便想出了這麼個法子滿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