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諸天普渡> 第293章 就是試探試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93章 就是試探試探 (2 / 4)

真靈與真性兩者的區別,就像是“心”和“精神”的區別

如同某位心理學大拿早已提出過的人格理論。

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的人格結構。

本我,是人最原始的、與生便俱來的一部分潛意識,代表人的慾望,受意識遏抑。

自我,是意識的一部分,如同大腦一般,負責對現實面對的情境、自身的需要去處理事情,偏向於理智。

而超我,就是內在的道德判斷,代表著人的良知、道德、理想等,處於人格最高層。

這三者,都是人的“意識”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精神”。

屬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依託於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簡單地說,六根相當於人的肉身,六識是人的精神。

尋常人雖都具有六根六識,卻也僅僅是“有”。

未必能“壯”六根,“覺”六識。

修行之人,大體就是修的這一“壯”,一“覺”。

得道之人或能盡“覺”六識,得一點真性。

哪怕肉身毀損,六根盡滅,也能存真性不滅。

這便是修行道上,常說的真靈。

“三我”也可以算是真靈中的組成部分。

不過一點真性中,尚存一絲真靈。

這一絲真靈,超脫於六識之上,為第七識,末那。

七識於前六識之上,卻是六識之根。

人說“集中精神”、“用心”之類,普遍上將“精神”與“心”等同。

而在陳亦這裡,兩者卻有別。

可說前六識才是“精神”,是“思”,第七識才是“心”。

一點真性靈光,便是真性之中,一點靈光,便是所謂真靈。

這才是真正的有情流轉生死的根源,而不僅僅只是一具肉身、甚至精神的生滅。

說白了,那粉霧,迷了他的“心”,等於將他的所有修為都矇昧了去。

對他的“精神”,也就是思維、記憶、原始的慾望,甚至連理智都完全不損,如同一個最正常不過的普通人。

這種神通,根本不是凡俗之中能擁有的。

陳亦現在也是一隻腳踏進了先天,對先天仙的威能也可以窺到幾分。

他敢肯定,哪怕是先天仙,也不可能有這樣的神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