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出口的浮橋上,一群大和尚正急得一臉大汗。
他們可是冒著風險,透過宗協給官方施加了一些壓力,才讓官方稍微睜隻眼閉隻眼,讓他們得以施展手段,好不容易才找到了那位聖僧的靜修之所。
實際上從陳亦第二次展現地藏法相後,他們就坐不住了。
只不過那時候黃沙口風太緊,他們也因為不是現場親眼目睹,只不過從別的渠道得見,並沒有親身感受到地藏法相的偉岸力量。
也僅只將他當成了一個不弱的佛門強者,更多的只是想要拉攏而已,心意還不是那麼殷切,也就拖了下來。
這一次就不一樣了。
那位聖僧表現出的實力簡直是統治級的,在兩界九域,恐怕也只有神州界那邊的幾位天榜至聖堪與相比。
而在地星,恐怕也只有大華那位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曲博士,和崑崙山中那棵老樹才有可能跟他剛一剛了。
沒見連聖堂的聖子都被那個白髮老劍聖給一劍捅了,在大華丟了一條命?
更重要的,宗協之所以能成今日之宗協,肯定不可能是靠著一群假道士假和尚,只靠著坑蒙拐騙可以做到的。
只有真正的有道真修、大德高僧,才能在這混亂之世中,勇猛精進,掙得了這份地位。
若不是如此,也有諸多先例在前,這一次改革,也不會將佛、道兩家法統納入“三標”之中。
可問題也正出在這裡。
混亂之前,佛、道都只是各自思想、信仰,有人信也有人嫌,多你不多,少你不少。
又是在現代文明社會中,無神信念是主流,天大地大也大不過法理人情。
法統之爭,也僅僅只是佛、道兩家思想差異上的碰撞,遠遠不像古時激烈殘酷。
混亂之後,一些苗頭卻漸漸冒出來了。
哪怕是那些有道真修、大德高僧,也免不了俗。
畢竟人在紅塵中,什麼太上忘情、四大皆空,那是不可能的。
反而是這些人,因信念堅定,才能修得常人所不及的神通境界,也因此信念愈發堅定。
什麼信念?
除了各自秉持的思想,自然就是那以往只能在經道典籍中看到的意銀,各自的老闆,那諸天仙佛了……
既然有了老闆,自然就有了陣營。
有了陣營,就得爭!
不管是爭自家的法理高低,爭自家的利益,爭自家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