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出一包迷魂散,他悄悄接近那人。伸手扯開迷魂散包裝,閉氣,輕輕一扔,砸到那人前面不遠,便迅速離開幾丈之外。
他相信藉著風力,迷魂散必定會散到她的周圍,只要她稍微呼吸,吸進去那麼一點點。那她今晚就只能聽憑他的擺佈了。
結果讓他疑惑不解的是,那女人,不,那精靈在那裡來回走動,甚至走到迷魂散所在之地,都像沒事人似的,輕鬆隨意。
只見精靈又來回走了一會,低聲喃喃自語:“不對呀,不可能呀,算了,明晚再研究。”
說著,推開一道屋門,走了進去,又關上。
女兒悲看得心癢難耐,心想自己這次出來得匆忙,不會是帶錯藥了吧。忙將另一包迷魂散也開啟,湊上去聞了聞。
沒錯呀,是這個味,這是他昏迷前最後一個想法。
第二天,一聲驚叫響徹陶英的整個院落,原來是趙媽發現了昏迷在院中的女兒悲,這個院落可從不許外男進入的。
很快,陶英便查清了這人身份,又發現自己屋子窗上的一個小洞,驚得花顏失色。她萬萬沒想到偷花賊會敢闖陶家大門,還讓他一路摸到了自己的閨房。
她急忙召集院落眾人詢問,卻沒有一個人看見此人是何時出現,又是何時昏迷在這裡的。
她下令封閉訊息,找她爹商量。陶正聞聽此事,勃然大怒,將巡夜侍衛痛打一頓,又精心安排新的巡夜人手,再不敢掉以輕心。
陶正只以為女兒悲是見色起意,妄圖侮辱他女兒的清白,大發雷霆之怒,不問情由便將他的腦袋砍下,掛到城樓之上,以此警示別的居心不良之徒。
女兒悲一死,嚇壞了不少人。一些聞聽女兒悲事蹟並以此為志的人立刻遠遠逃離南江城,再也不敢行此歪途。
陶家也因此一事聲名大噪,要知道女兒悲可是武林中的頭號公敵,輕功十分了得,行蹤又是相當詭秘,這才讓他一直逍遙在外,不知禍害了多少女子。
陶家斬殺女兒悲的正義之舉,可謂是大快人心,不少英雄豪傑登門拜訪,細問陶家擒獲女兒悲的經過,以作效仿。
陶正當然不會說出實情,而是編了另一套說辭。編得絲絲入扣,有理有節,讓人不得不相信。
趙家的趙公子就信了個十足,他先前還擔心女兒悲會將他給供出來,雖說他並不怕陶家找他算賬,終歸對他名聲有損。
現在看來,女兒悲是被當場給殺了,他疑心盡去,又開始琢磨下一條毒計,不將陶英弄到手,他實在是不甘心。
他讓人密切留意陶英的一舉一動,事無大小都被他一一記錄在案,終於被他發現陶英每隔一月都會到城外的道觀為她的亡母沐齋祈福。
他立即讓人找到那觀主,威逼利誘,讓他為自己所用。
一切計議妥當,他心中的石頭總算落下,一掃這幾個月以來鬱悶難解的心情。
他卻不知那觀主起了別的心思,召集手下議事。
原來觀主卻是為禍一方的馬匪之首,他白天清心寡慾高人做派,夜裡殺人奪財無惡不作。誰又能將兩人聯絡到一起呢?
這世間黑黑白白教人分不清好壞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