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頂的建築少之又少,卻處處瀰漫著淡淡的靈氣,讓她身心舒暢。她沿著峰頂中間的道德殿西面而去,走了一會,想起師姐的囑咐,便又折返。
回到茅草屋,略微休息了一會,便拿出那三枚竹簡來。她開啟鐫刻著“修仙常識”四字的竹簡,定睛望去,原本空白的竹簡便密密麻麻地顯現出蠅頭小字,偏偏她又看得十分清晰,令她驚奇不已。
看完了這枚竹簡,千雪總算對修仙界有了初步的認識。不同於俗世間用金銀來交換物品,在修仙界中是用靈石作為交換物,只因靈石的用途非常廣泛,例如低階修士可用來加快修煉進度,補充法力等,而一些大型的法陣也需要靈石維持運轉。靈石分為下品、中品和上品靈石,一塊中品靈石蘊含的靈氣大約是下品靈石的百倍之多,同樣一塊上品靈石相當於一百塊中品靈石。靈石產自靈脈,這也是修仙大派總是建在靈脈附近的原因所在。
竹簡上還記載著許多常識,好比靈符、靈器和丹藥的等級劃分、功用和價值等等不一而足。她只是略略掃了一眼,就拿起另一塊竹簡“五行淺析”。
天地靈氣劃分五行:金木水火土。金主破,無堅不摧;木主生,生生不息;水主柔,以柔克剛;火主熱,焚燬萬物;土主厚,堅不可摧。
五行相生相剋而化生萬物,萬物依五行特性而各有其形。早在十幾萬年前,修仙界老祖就已發現萬事萬物均是由五行組成,無一例外。修士用神識去感知物體時,就能感應到物體內散佈著不計其數的各色光點,光點與光點之間雜亂無章地分佈著許許多多的通道,依著某種規律構成物體的形。
隨著修仙界的發展,修士逐步認識到光點自身也是物質,同樣可以感知,光點之中仍有光點。層層巢狀下來,竟有七層之多!至於第七層的光點是否可以感知,竟是無人知曉了,原來就算是大能修士的神識也僅僅只能感知到第七層而已。
對一般修士而言,練氣期只能感應到第二層,築基期能感應到第四層,而金丹期修士則能感應到第六層。
由於代表五行的物質本身也是由五行組成,修士們便丟擲一個至今沒有答案的難題:五行究竟是什麼?
對這個問題不一樣的解讀,便形成了如今的各門各派。真一教認為五行的本體是道,而佛宗則認為五行是空,璇璣谷卻認為追問這個並無意義,主張因勢利導即可。甚至有一些小門小派認為五行本體是火,主飄忽不定之意。
看到這裡,千雪撫了撫額,五行學說果真是博大精深呢,她瞧了瞧丹田內的弦,難道真如師姐所說,弦其實是由五行組成,而自己修為低下看不出來?
合上竹簡,她拿過木床上的儲物袋,學著竹簡中的法子,將靈氣灌注手掌之中,便輕而易舉地將手放進袋子中。儲物袋中的東西卻不多,只一枚竹簡,一把小劍,一些服飾,一塊身份令牌,十來顆下品靈石和幾粒辟穀丹。她開啟竹簡一看,卻是一枚記載著真一教清規戒律的竹簡。
一一看下來,戒律還真是不少。比如禁同門相殘,禁偷盜,禁妄語等等,除此之外還有“道不朝亡”之說。真一教向來重生輕死,因此除父母和師父逝世外,不許向其他亡者跪拜,即“道不朝亡”。
將這些清規戒律一一記下之後,她仔細瞧了瞧一旁的服飾:一雙青鞋、一雙白布襪和一件青色道袍。待她穿上道服之後,整個人宛若煥然一新,哪有半分之前的村姑模樣?她欣喜之下,輕走兩步,青衫飄帶搖曳,好不瀟灑自如。
到得此時,她方意識到自己已然是一個修仙之人了。她坐在木床上,呆呆地回想過往。幼時爹孃去世,她一個人流落街頭,幸好認識了二狗子,兩人相依為命。可好景不長,一場仙緣砸在二狗子身上,她又再次獨自一人,在她將死之際,卻被莫藥師所救,可莫藥師哪裡安的什麼好心,還好一場異變助她脫離苦海。
思及此處,驀然發現她能存活至今,竟只是一而再的運氣而已。現如今,師姐帶她入道,又是出於什麼心思?假若師姐對她不懷好意,她可有半分的對抗之力?
誠然,她非常感激師姐,可她再也不會讓自己的小命掌握在他人的一念之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