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的主辦方辦公室門前聚集了大批的人群,他們的年齡大多數在50歲以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來採訪其中一位……您好,這位先生,請問你們在這裡是——”
“抗議!”戴著眼鏡,鬍子花白的老人氣勢洶洶地說道,“如你所見我們在抗議!為什麼不讓我們參與研究!他們這是在妨礙學術自由!”
“沒錯!我代表哈佛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抗議星環貿易的做法,國籍不應該成為阻礙科學進步的限制!”站在旁邊的教授氣勢洶洶地湊到了鏡頭前,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我明明已經收到了魔鬼蟲實驗專案組的提名,但地球防衛同盟將我從名單上劃掉,就因為我是美國人?這太奇怪了!”
他出席了這麼多科研峰會,哪次不是別人把他客客氣氣地請過去,這還是第一次,他主動想去,結果被拒絕?
換了平時,他直接黑著臉將這公司拉進黑名單了。
然而這次……
他還是自費機票來了一趟。
原因沒別的,怎麼說也是火星物種,進不了實驗室他也想近距離看看長啥樣,就當是來這西太平洋小島上度假好了。
然而當他親眼看到那20米長的魔鬼蟲標本時,以及旁邊展櫃展出的標註有強酸性的綠色血液,他的老毛病頓時發作了——不模標本不舒服綜合徵!
然而當他慢悠悠地找到了峰會的工作人員,亮出了自己的身份,接著隱晦地表達了自己可以勉為其難地幫你們看看標本,指點指點你們的研究工作的時候,他就被一臉古怪的工作人員帶到了這裡……加入到了抗議的隊伍中。
“這位教授請問您是?”眼見這位老人有些眼熟,英國廣播公司的記者小聲問道。
“馬丁·卡普拉斯!”
聽到這個名字,英國廣播公司的記者頓時肅然起敬,同時眼中也浮現了強烈的震驚。
身為多年從事科技類新聞採訪的記者,他當然不會對這位老人家陌生。說起這位馬丁·卡普拉斯可不得了,他可是13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為複雜化學系統創造了多尺度模型,對於化學技術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然而正是因為震驚於這位老人家的身份,記者更加困惑了。
這麼一位學術界大拿,一般企業請都請不動!現在這位馬丁·卡普拉斯主動要求參與研究,甚至連工資的事兒都沒提,星環貿易不至於將他也給擋在外面吧?
然而緊接著,這位記者的目光又在馬丁·卡普拉斯的後面,又看到了熟悉的面孔。
邁克爾·萊維特!
這位他就更熟悉了,和前面的馬丁·卡普拉斯一樣,這位邁克爾教授是另一位13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持有美國和英國雙重國籍,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
與馬丁·卡普拉斯獲獎的理由一樣,不過他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這位邁克爾教授研究領域主要是生物計算,而且他就是最早指導dna和蛋白質分子動力學模擬的學者之一!開啟了生物物理領域中“從結構到功能”研究的新紀元!
簡單一句話,兩個人都屬於科學界“大魔法師”級別的人。
然而正是這麼兩位“大魔法師”,竟然都被擋在了門外面?
再看看其他人……一個個的名氣和成就絲毫不比這兩位學術界大佬低,甚至是隻強不弱。
嗅到了大新聞的味道,這位英國廣播公司的記者立刻讓負責拍攝的助手將鏡頭對準了他們,滿臉笑容地上前,將採訪的話筒遞向了他們,給了他們一個表達自己心中不滿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