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他現在名義上還是大漢海軍都督(他爹),可謂是手握重兵、位高權重。資格老、地位高、權力大說的就是他這種人,這種人說出來的話自然有一種令人信服的效果。
所以,當他拿出劉厚給的那本小冊子,說是他們海軍的調查報告時,朝堂上幾乎沒有人懷疑這本小冊子的真實性。
當各位大臣看到這本小冊子所載的內容時,瞬間大家的眼就紅了。
“什麼!這座銀礦竟然有那麼大儲量?那不是說,整座山都是銀子做的?”
“什麼!小小的倭國竟然有這麼多座金礦?”
“什麼!倭國的野人竟然還在用木棍、穿獸皮、茹毛飲血?不行,老夫有責任去解救他們於水火之中,老夫要去倭國推行教化,這教化之功誰也不能跟老夫搶。”
眾大臣紛紛發出各種驚歎聲。有人已經開始盤算開了:“這座位於石見國的銀礦這麼大規模,一年能挖出多少銀子來呢?”
旁邊一位顯然精於算術的大臣道:“只要人手跟得上,想挖多少不行?只是從中原運人過去,還要管他們吃喝拉撒睡,這是一筆大開支,嗯,讓這些人離鄉別井的,還需給不少安家費,看來前期的投入是一筆鉅款。”
旁邊一人介面道:“怎麼可能從中原運人過去,雖然說現在天下承平了,可是天下大亂剛結束,中原的人口還沒恢復過來,沒有幾十年的休養生息,休想從中原往外遷移人口。”
“你傻啊,倭國就有現成的人口,哪裡需要從中原遷徙人口過去。你沒聽關公說嗎,倭國人口還是不少的,不過他們個子矮小,幹活估計沒什麼力氣,而且他們都是未開化的野人,估計幹不了什麼精細活。”又一人道。
“幹不了精細活就幹粗活啊,又不是讓他們繡花,讓他們挖礦還不會嗎?”又有一位大臣接過話茬。
“聽說那些野蠻人都是悍不畏死的,哪有那麼容易能馴服得了他們,讓他們乖乖去挖礦。”總算還有一位頭腦比較清醒的大臣。
事實上關公根本沒有提出要出兵攻打倭國,他只是將倭國的“調查報告”丟擲來,大部分大臣就被倭國豐富到流油的各種資源衝昏了頭腦,一個個都在討論能從中獲得多大的利益,儼然倭國已經落入帝國的囊中。
關公還在稀裡糊塗中,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很快他就發現,朝堂上的議題已經轉變到向倭國用兵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