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陸遜接下來讓弓兵先發言,一陣萬箭齊射,倭國兵倒下了一大~片。陸遜發現對方那麼多人當中,竟然連個盾牌都沒看到,不禁大搖其頭。
等倭國兵衝到跟前時,隊伍已經稀疏了很少,東吳軍的長槍兵排著整齊的佇列平推過去,倭國兵衝鋒的勢頭就像拍在岸邊的海浪一樣,僅僅濺起了幾朵浪花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接著,東吳的刀盾兵從兩側迂迴過去,一場大屠殺就此開始。倭國武士也是個奇怪的群體,一般軍隊戰損超過三分之一就會潰散,但是這些倭國武士卻不會,他們在號角的催促下死戰不退。
陸遜本來並不想對這些倭國武士趕盡殺絕,他本來的打算是將之擊潰,然後以後慢慢收復這些人為己用,畢竟人口也是一種資源。所以,他在戰場上採取了圍三缺一的佈置,他為這些倭國武士留了一條後路,只要他們調頭逃跑就能撿回一條小命。
可是他沒想到這些倭國武士根本不會逃跑,全部悍不畏死衝上來拼命,直到戰至最後一人。陸遜全程眉頭皺得緊緊的,不明白這些武士為什麼那麼拼命。
這種時候他想下令停止進攻都不行,如果東吳軍單方面停止攻擊,那麼潰敗的反而是東吳軍,所以戰爭的程序不受控制地一直持續到最後,倭國武士被殺得一乾二淨。
由於倭國武士的悍勇,東吳軍也有了不小的損失,後來一清點人數,東吳軍犧牲一千多人,傷三千人,這個結果讓陸遜心痛得要死。
不管怎麼樣,總算是打敗了邪馬臺國。這個倭國最大的國家一倒臺,東吳人佔領倭國就再無障礙了。以陸遜的手腕智慧,控制一盤散沙的倭國,建立一個全新的政權根本沒有難度。
事實上也是這樣,東吳軍迅速橫掃整個倭國四島,重新建立起一個王國,國號仍然稱為“吳”。由於這個“吳”國在大陸東方,所以仍然可以叫“東吳”。
看完這份情報後,關公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聽他道:“陛下,請允許老臣立刻趕回建業。東吳人已經在倭國成了氣候,必須立即對其用兵,如果給他們一段安定的時間發展,恐怕會成為心腹大患。”
劉厚看著關公急切的樣子,不緊不慢地道:“儘快對倭國用兵是肯定要的,但二叔卻不宜回建業。”
關公激動得有點臉紅脖子粗了,他怒瞪著那雙丹鳳眼逼視著劉厚道:“為何?難道陛下嫌老臣這副身子骨老朽不能提刀上馬嗎?”
關公這副激動的樣子嚇得了別人,卻嚇不倒對他知根知底的劉厚。劉厚仍端坐錦礅上,保持著帝王的風範,一副好整以暇的樣子道:“非也,非也。非是不相信二叔的武力。讓二叔留在長安是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想讓二叔去做。”
“有什麼事情是比滅掉東吳人更重要的?”關公急問。
“事情很多,二叔且坐下來聽朕慢慢道來。”
關公卻不肯坐,怒視著劉厚等待下文,大有一副有話快說,有屁快放的架勢。看到他這個樣子,劉厚就知道,如果今天不給他一個交代,他很可能就賴在宮裡不走了。別人不會這麼做,這位完全無所顧忌。
劉厚心裡嘆了口氣,開口道:“二叔是打老了仗的人,應該知道,大軍出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現在要跨海作戰,其困難程度簡直無法想象。這一仗說是傾國之力也不為過。”
“那又如何,就算是傾盡國力,某也誓要取陸遜這個小人的項上人頭。
劉厚汗了一把,這話也就關公和張飛兩人敢說,說傾國之力就傾國之力,你以為你是皇帝啊,你以為你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啊,什麼都是你說了算啊?換了其他人說這話,肯定會被當做有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