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郭攸之的話,劉厚感覺這事情比較重大,恐怕不是兩人這樣三言兩語能說得清楚的,於是,讓人去宣司馬懿、鄧芝和步騭等人到御書房商議。他和郭攸之喝了會茶,估摸著幾人差不多該到了,這才一起移駕到御書房召開“內閣會議”。
幾人商議了一會後,也基本同意了郭攸之的兩策,不過在具體一些細節方面有點不同意見。按郭攸之的設想,是讓鮮卑人改道向西,直接到虎牢關候命,等待大軍集結完畢後,一起扣關而入,席捲整個關中。
司馬懿卻提出,虎牢關下集結太多人馬根本沒有用,那個狹窄的地形根本無法展開隊形,而且鮮卑人是騎兵,面對虎牢關那樣的雄關根本沒有用武之地,所以應該另闢蹊徑,充分發揮其騎兵的優勢。
劉厚知道這傢伙狡詐如狐,出的計策往往毒辣無比,作為他的敵人,往往應對起來很頭痛,但是,作為自己人,簡直愛死他那些陰謀詭計了。聽到司馬懿說有妙計,劉厚連忙請教,司馬懿也不矯情,把他的想法一一道來。
司馬懿想法是,不要讓鮮卑人再往虎牢關那邊去擠了,讓他們從北方進入幷州,到晉陽和第一師匯合,然後再和第一師渡過黃河南侵關中地區。
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避開虎牢關、函谷關、潼關等天下有名的雄關,作為一支奇兵直~插漢中。用這條路徑進入關中,唯一的天險就是黃河、渭河及其支流涇河、洛河等河流。
可以想見,魏軍一定會依河而守,防範來自北方的敵人。可是,整條河道那麼長,魏軍再多的兵力也無法防守得過來的,總能找到渡河的地方。
原本,騎兵渡河是個很大的難題,但是,現在是冬天啊,在北方的冬天渡河簡直易如反掌,原因很簡單,因為北方的冬天很冷,河流會結冰,而且結的是很厚的冰層。
厚厚的冰層別說是馬匹踩上去,就算是笨重的大卡車開上去都沒有問題。當然,也不能幾萬騎兵一窩蜂上去,只要按一定的秩序過河,就不虞出現危險。
所以,司馬懿這一招避實擊虛的確很高明,避免了攻擊堅固高大的雄關,輕易就能突入關中地區,使得魏國精心佈置的“馬奇諾防線”完全起不到作用。
司馬懿還提出,為了給他們製造機會,可以屯集重兵在虎牢關外,佯裝大舉攻城,吸引魏軍的主力,為這支奇兵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眾人都覺得這個方法好,虎牢關、函谷關、潼關這幾個雄關雖然在ho
g軍猛烈的炮火前未必能撐得住,但是,能避免蠻幹就儘量避免蠻幹,能省力就儘量省力這是劉厚一向的處世哲學,也是ho
g軍的行~事準則之一。
幾人又就具體細節討論了一下,將計劃補全。計劃是這樣的:東線:由第二、第三師從虎牢關方向正面佯攻魏國,當然,說是佯攻,戲也不能做得太假,否則的話,就不能達到吸引魏軍主力過來的目的了。
他們的作戰原則是在不犧牲或儘量少犧牲自己人性命的情況下,儘量多地給敵人和他們的設施造成損傷。具體來說,就是多用遠端打擊武器轟,多用炸~藥炸,就是不讓人命去堆。
北線戰場則由第一師夥同五萬鮮卑騎兵,迅速而隱蔽地繞過北地的關隘城池,潛入關中地區,直取長安。當然,迅速和隱蔽這兩個詞有點矛盾,行動迅速自然動靜就大,想做到隱蔽是很難的,尤其是幾萬人的大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