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名特種兵開啟另一個籮筐,露出了幾支左~輪~手~槍和無數彈藥。這些是特種兵專用的槍械,因為可以連~發六槍,退彈殼和裝彈都很快,所以備受特種兵們的青睞。
其他特種兵們也紛紛從各式各樣的行囊中掏出傢伙,在預先挖好的戰壕、土坑、土坡裡藏好身子,做好阻擊的準備。果然沒多久,眾人就聽到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得得得”地由遠而近到來,顯然有大隊人馬殺到。
那邊大隊人馬殺氣騰騰地殺奔過來,這邊特種兵們並沒有跳出掩體大叫一聲“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而是紛紛將腦袋縮了一縮,將身體掩藏得更嚴實了。
晚上光線差,又是在樹林裡,特種兵們身上的衣服都是綠色的,頭上還戴了一頂灌木藤葉做的帽子,就連臉上、手臂上都用黑炭塗成一道道的,遠遠看上去,那裡就是一叢灌木叢,根本看不出哪裡有人,哪裡是草木。
沒多久,一百多騎就出現在視野中,看來東吳人很捨得下本錢,幾乎將部隊中所有的騎兵都派了出來。東吳的水軍強大無比,但是馬匹稀少,騎兵自然也很少。
東吳還沒有辦法~像魏國那樣,組建虎豹騎那樣的成建制的騎兵大隊。少量的騎兵分配到全國各地駐紮的部隊當中,主要是充當斥候的角色。分配到駐紮在這條支流入江口附近的部隊中,也只有這麼一百多騎而已。
剛才在黑夜中聽到槍色,今晚值守的東吳副將高度警惕,當即派出所有的騎兵往這邊來一探究竟。除了這些騎兵,他還派了五百步兵隨後就到。
不過騎兵的速度遠勝步兵,所以已經將步兵遠遠地甩在後面。很快,那些騎兵已經進入了一百五十步範圍,他們顯然也看到這邊點燃了一排火把,意識到了不對勁,於是,在隊長的命令下,加快了馬速,衝這邊狂奔過來。
到了一百步距離,跑在前面的幾匹馬突然“唏律律”地慘叫著栽倒在地,馬背上的騎士在慣性的作用下被往前拋飛了十來步才著地,個個被摔得半死。
不過即使沒死,他們也會被接著狂奔過來,剎不住車的馬匹給踩死。
“絆馬索!”
“小心有埋伏!”
隊伍前方響起了一聲聲暴喝聲。在隊伍中間的隊長見勢不妙,馬上下令停止前進,可是,大隊騎兵要剎車可不容易,等他們完全停下來後,一清點人數,足足有十三騎廢掉了。
騎兵隊長心痛得要死,東吳化重金才置辦起那麼一點騎兵可經不起消耗啊,才那麼幾個呼吸之間,敵人只用了成本只有幾文錢的絆馬索,就令他這支騎兵損失了十分之一,任誰遇到這種事都會鬱悶到吐血。
這也是東吳人不善騎兵作戰的緣故,如果是魏國的虎豹騎,騎兵作戰經驗豐富,是不可能在這種環境下策馬狂奔的。就算事態緊急,不得不以較高的馬速奔跑,他們也肯定會派出兩騎遠遠地跑在前面進行探路,這樣一來,不管前方有什麼陷阱,他們都只會損失兩騎,不會一下子就損失慘重。
隊長皺了皺眉頭,一聲令下,騎兵們紛紛取出背在背後的弩箭,迅速上弦,然後平端在手中,同時,散開成疏散的陣型,將弩箭對向隊伍外的各個方向,顯然是做好接敵的準備了。
可是,四周卻是靜悄悄的,除了微風吹拂樹葉發出輕微的沙沙聲外,連蟲鳴聲都沒有。天色昏暗,靠著他們插在馬屁~股後面的火把也看不清楚多遠的距離。
見沒有動靜,隊長只好命令隊伍繼續緩緩前行。有過騎兵對戰經驗的人都知道,佈置絆馬索的地方離敵方士兵埋伏的地點肯定還有一段距離,至於距離的遠近就看對方主將的作戰風格了。
隊長也知道現在這個距離應該還沒能接觸到敵人,但是,有絆馬索也就證實了這裡的確是有敵人,剛才那聲槍響不是走火或什麼其他原因導致的誤報警,而是真正的鳴槍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