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四百六十一章 伐吳序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六十一章 伐吳序幕 (1 / 2)

除了用火箭炮置換火~炮減輕水泥船的重量外,船舶研究所的研究員還想了很多辦法減輕水泥船的重量,最後水泥船的速度雖然依然不是很快,不過至少可以接受了。

在修建了這兩艘大型水泥戰艦後,蜀漢之前庫存的鋼鐵已經消耗一空,不過,之前劉厚到荊州時就已經做出決議,全力增加鋼材的生產,到了這個時候,新投入人力物力開採的鐵礦石和新建立的鍊鋼廠已經開始投產,源源不斷的鋼絲從新建的鍊鋼廠被生產出來,然後以最快速度被送到荊州造船廠。

加上關中戰事的結束,槍管、炮管的損耗還有炮彈、子彈、霹靂雷的消耗大減,節省了不少鋼材出來,這些鋼材也被送到荊州,用於建造水泥船。

現在每個月大約有夠建造一艘半大型水泥戰艦的鋼材被拉到荊州,而且這個數量一直在增加。司馬懿建議,每個月依然只建造一艘大型戰艦,剩下的鋼材和水泥則建造一些小型戰艦和中型戰艦。

要知道,建造一艘大型戰艦的材料足夠建造幾艘中型戰艦或者十幾艘小型戰艦。所以,將一部分材料分出來建造中小型戰艦可以迅速增加艦艇的數量,也可以使得艦艇的配比更合理一些。

大型戰艦並不能包打天下,有些任務更適合中小型戰艦去執行,有些任務雖然大、中、小戰艦都可以完成,但是在能出動中小型戰艦就完成的情況下,卻出動大型戰艦,那就是一種浪費的行為。

打仗就是打經濟,所以一位名將必須會合理地分配手中掌握的資源,否則很可能本來必勝的仗也會失敗,或者即使勝了也付出巨大的代價,使得勝利的意義大打折扣。

劉厚接受了他的意見,將一部分資源分配到中、小型戰艦的建造上,使艦隊的艦種配比更趨於合理化。荊州水軍艦艇的數量迅速增加了起來。

時間一晃來到了建興四年(公元227年)五月,北方已經徹底平定,社會秩序和生產都得到了恢復。和東吳的談判依然沒有結果,雙方互相扯皮,或威脅或討價還價,一談就談了一年多,說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談判一點也不為過。

這場談判之所以持續那麼久,一方面是荊州和建業之間相隔的距離很遠,很多事情派去談判的大臣無法做決定,只能派人回來請示,這一來一回之間在路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而第二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是雙方的主事者有意為之的。因為大家都在爭取時間增強自己的實力。東吳不用說,之前被ho

g軍打得半殘,軍隊損失非常嚴重,需要很長時間來恢復。

他們打的主意正是利用蜀漢派人來談判的機會,與對方慢慢談、慢慢拖,他們既不明確拒絕蜀漢提出的要他們歸降的要求,也不爽快答應,而是提出諸多條件,然後不斷討價還價,企圖將談判拖到無限期。

他們一邊在假意和蜀漢談歸降,另一邊卻在瘋狂招兵買馬,擴充軍力。東吳朝廷幾乎拿出他們所有的資源投入到軍事建設上去,拼命想恢復之前的軍力。

可是他們也不想想,就算他們的實力恢復到從前那個水平又能怎麼樣?以之前劉厚還是太子時ho

g軍的實力就能將他們打殘,現在ho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