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長安城中,今晚也很多人失眠。曹丕這個惶惶不可終日的末代皇帝暫且不說,單說那些頑固派的官員,今晚上也都統統睡不著。
他們睡不著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都收到了一封信。一封未經門房傳遞而突然出現在他們書房或床頭的信。沒人知道這封信怎麼來的,光天化日之下,這麼多家人愣是沒有人看到什麼時候有人潛入府中,放下這封信,然後安然離開。
知情的人都暗暗心驚,被嚇出一身冷汗。頑固派官員一般都是比較老資格的人,在朝中也是身居高位。這樣的大官,自然都是家大業大的,他們的家都佔地很大,而且很多僕人、護院甚至私兵。
送信之人竟然能避開那麼多家人,準確地找到老爺的書房或者臥室,這本身就不簡單,放完信後依然還能避開所有人,再潛出府外,毫無疑問,這些人都是高來高去的高人。
很多人都想到,這些人既然能神不知鬼不覺地給他們送信,那麼,如果想神不知鬼不覺地將自己的腦袋摘去,是不是也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
區區一封信,他們為什麼會想得那麼悲觀呢?由不得他們不這麼想,因為這封信並不是勸降信,更不是朋友之間互訴衷情的信,這是一封赤果果的威脅信。
信的確是張苞給他們的,但卻不是單純的勸降,信中說,讓他們改變立場,不要堅持死戰到底,而是加入勸說曹丕投降的行列,如若不然,必定殺他們全家,還要將他們整個宗族抹去。
這是一項比“誅九族”更嚴重、更恐怖的懲罰措施!那些收到信的官員幾乎無法相信,這是出自一向自詡“仁厚”的蜀國。可是,他們沒想過,“仁厚”是劉~氏~父~子的招牌,張氏父子什麼時候講過“仁厚”了?
“九族”泛指親屬。但“九族”各種說並不相同,一般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指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為仍孫)、子、自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另一種說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孃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也即是說,所謂的“誅九族”基本上誅殺的還是自己的親屬,而且這些親戚還不算太疏遠,基本上都是平時走動較密切的親戚。
可是,現在張苞在信裡的說法就不一樣的了,他要誅殺的是宗族。宗族是指擁有共同祖先的人群集合,通常在同一聚居地,形成大的聚落。宗族是一個很大的族群,其人口數量可以是“九族”的千百倍。
一個宗族所包含的人口往往可達幾千人,個別豪門大姓甚至有上萬人。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宗法社會,宗族在中國的社會結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些頑固派官員身後無一例外都有一個名門望族,原因很簡單,在三國時代能當官的人,基本上都是名門望族的人,出身貧寒的人是很難有出頭之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