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戰事很容易一拖就是很久,三五個月算是平常的,一年半載也不是不可能。這樣的大城最後被攻破往往並不是靠強攻破城的,而是因為長時間的圍困,最後城裡耗盡了糧食、耗盡了戰備物資、兼之守城計程車兵也死得差不多了才會被破。
可是,漢軍卻言之鑿鑿地指出,三天後破城,這到底是扯淡呢還是人家真有這個信心?就算他們從現在開始日夜不停攻城,攻他個三天三夜,也未必能將城中守軍消耗一成吧。
城中可是有著十幾萬守軍的,加上一些民壯,這個數字是極為可觀的,這麼多人就算站在那裡不動,任人砍殺,也不是一時半會能殺得完的。如果城外的是其他部隊,大家也不用疑惑了,知道他們肯定是在扯淡。
但是,外面的是正宗的ho
g軍精銳,那情況就不一定了。這幾年ho
g軍的威勢天下聞名,大家都知道他們匪夷所思的手段層出不窮,說不定這次人家真的有把握三天內破城呢。
看到這張傳單的城中百姓議論紛紛,茶樓酒肆、勾欄妓院、街頭巷尾、榕樹底下等等地方,到處都有人聚集在一起議論著這份傳單。
這些人一看到巡邏計程車兵過來就一鬨而散,士兵走了就又聚集起來繼續議論。魏軍大量的兵力都上了城牆值守,城中巡邏維持秩序的兵力不足,令百姓有了聚集議論的機會,其中三天破城這個議題是他們議論的重要內容之一。
百姓們議論得最多的另外一個話題是漢軍真仁義,時刻為百姓的安全著想,完全不像以前其他的軍閥作風。
那些軍閥巴不得鼓動甚至強迫百姓為他們做事,為他們作戰,恨不得有百姓在城中作亂,幫他們將城門甚至整個城池拿下來,讓他們坐享其成才好,那裡會像漢軍那樣,讓百姓安然待在家裡,保護好自己就好了。
與普通百姓只會感嘆漢軍仁義不同,魏國朝廷中也不乏智者,他們看得出,蜀漢的傳單中的這段話並沒有那麼簡單,其實是別有所圖,甚至可以說是包藏禍心。
首先,這段話看起來對百姓很仁義,和魏國的做法形成鮮明的對比。魏國怎麼對百姓的?魏國拉他們壯丁,強壯的上城牆當炮灰,差一點的也要做苦力,幫忙運輸守城物資。
這樣一來,百姓自然是苦不堪言,苦還不算,還冒著喪命的危險。這樣的朝廷,那個百姓心裡會向著它?以前沒對比的時候,百姓可能還不會有太強烈的感覺,很多人可能已經麻木了,覺得這是正常現象,當權者歷來都是這樣的,到了戰爭的時候,百姓就是犧牲品。
可是,現在漢軍整這麼一出出來,他們馬上就有對比了,原來,天下間還有這麼仁義的軍隊,還有對百姓那麼好的朝廷,那是不是換個對百姓好一點的朝廷更好點?這是百姓心中悄悄萌生的一種想法。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讓魏國民心盡失,那些魏國的聰明人不由得感嘆,蜀國當中有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