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ho
g軍士兵講究的是團隊合作而不是英雄主義,事實上,在戰鬥中,劉厚計程車兵並不會熱血沸騰,不會勇猛衝鋒,不會悍不畏死地和敵人肉搏。
他計程車兵都是沉著冷靜、整齊而快速地重複完成一套固定的動作,所有人有的只是漠然和機械,這樣他們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將槍彈或炮彈打出去,在軍官規定的方向形成最大的殺傷力。
這樣的戰爭形式註定很難出現英雄人物,當然,ho
g軍中也不是沒有英雄的,特種部隊中個個都是英雄,不過這些英雄都是因為完成高難度任務而成為英雄人物的,並不是以犧牲為代價。
讓士兵去炸炮塔,很容易會出現那種要犧牲性命的英雄,而且,要掩護這些英雄衝到炮塔前,就需要有很多士兵參加正面強攻,這將死很多人,出現無數“英雄”。
在敵人強大的火力面前,正面衝到城牆根,然後搭雲梯,冒著敵人的檑木滾石爬上城牆,這和傳統的攻城方法沒什麼區別,要死多少人才能衝上城牆根本無法估計,如果敵人足夠悍勇,人數足夠多,甚至永遠也無法衝上城牆也是有可能的。
對劉厚來說,這種用人命堆出來的戰績是無法接受的。司馬懿對自己這條計策遭到劉厚的否決一點也不意外,以他對小皇帝的瞭解,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法多數不屑於使用。
於是,他很快就提出了第二策:“陛下,這第二策就是一個字‘拖’,只要慢慢拖下去,我們最終一定會勝利。”
“司馬大人,你這算什麼計策,你這計策和無策有什麼分別?”司馬懿剛說完,鄧芝就不忿地跳出來質疑道。
劉厚對司馬懿也有點失望,這個老狐狸這次竟然那麼失水準,第一條計策就是蠻幹,第二條幹脆就是消極怠工拖延時間,這的確都不是什麼好計策。
司馬懿道:“非也,非也,這‘拖’字訣當然也算是一條計策,起碼也是一個行動方案吧,只要採用這個方案,不需要損失多少人命,最後取勝的可能性非常大。缺點就是比較浪費時間和物資。”
不同於那些梟雄,有點人道主義思想的劉厚一向認為,人命最值錢,只要能少死點人,多花點錢,多費點時間都是可以接受的。反正自己都等了那麼久了,遲點統一天下也沒什麼。
劉厚道:“鄧愛卿稍安勿躁,先聽聽司馬大人怎麼說。”
司馬懿又向劉厚拱拱手,以示感謝他的維護之意,然後道:“敵軍只有十門大炮,不知道有沒有多餘的可以替換,以魏國的財力物力,即使有,應該也不多,畢竟鑄造這種超級大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微臣最近深入軍中,對各種火器都做了一番瞭解,發現大炮打久了就會發熱,如果連續發射而不及時降溫,就有炸膛之虞。魏軍的火~炮如果一直打下去,不知道能支援多久。”
劉厚明白他的意思了,火器其實都有個缺點,那就是不能連續一直髮射下去,打夠一定數量的炮彈就必須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