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字德珪),的確算一個人物,雖然他在三國演義中的命運很悲催,但那可能並不是史實。他的姑母是太尉張溫之妻,長姐與二姐先後嫁給黃承彥與劉表成為繼室。
仕奉劉表期間,歷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諸郡太守,劉表獲得漢廷封賜鎮南將軍時擔任其軍師。劉表病亡後,擁護次子劉琮繼位。
在公元208年曹操揮軍入荊州時,與蒯越共同迫劉琮歸降曹操,爾後仕入曹操麾下,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爵為漢陽亭侯。
從這份履歷來看,這人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人,能做軍師的,起碼也是個智者。在三國演義中,他降曹後因深通養練水軍之法,被封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深為周瑜所忌。能讓周瑜忌憚的人,可想而知肯定是有點手段的。
後來周瑜設下反間計,就是前面說到的蔣幹盜書的故事,周瑜利用前往東吳刺探軍情的蔣幹,向曹操獻上蔡瑁和張允陰謀反叛的信函,曹操一時沒有分別其真偽,殺掉蔡瑁、張允二人。
曹操後來才知道自己中了計,但為時已晚。後世有些人認為,蔡瑁及張允被曹操誤殺,使之沒有一個善統水軍的將領,同時也令荊州軍團的忠誠度減低,這是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的原因之一。
“喔?原來是名門之後,失敬,失敬。”劉厚道,“你們隱姓埋名了那麼久,為何現在又以實情相告啊?”
“回稟公子,之前小人和族人一直生活在魏國境內,恐遭曹賊毒手,所以一直不敢以真實身份示人。現在大漢王師已經收復襄陽,不日內必然也會收復樊城,故而我們不用再害怕曹賊的迫害,顧無需再隱姓埋名。小人願意帶領族人歸附大漢治下,公子一看就是個善心之人,還請公子代為引見襄陽的民政官,接納蔡氏一族的迴歸。”
劉厚心想,這個人真會說話,看我心善且在漢軍中有一定地位,就打蛇隨棍上,想讓我幫他們入戶口。問題是這些人早就不是那個富足而有底蘊的蔡氏大族,而是全部變成了一無所有的乞丐,真當我這裡是收容所嗎?
“喔,你們蔡氏族人還有多少人?現在都在何處?境況如何?”劉厚不動聲色地問。
“回稟公子,小人估計,蔡氏族人現在可能還有上萬人,多數散落在襄樊一帶,也有少數散落到了章陵、南陽、南郡等地。小人並非族長,所以具體人數和他們的境況也是知之不詳。
不過小人想,現在兵荒馬亂的,族人又多失散已久,而且都藏匿起來,恐怕就算是族長也無法掌握具體情況。”
劉厚剛聽說有上萬人時,吃了一驚,要安置上萬乞丐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是上萬青壯還好說,大不了再組一個建設兵團,讓他們從事生產勞動去,有生產勞動就不怕餓死。
可是這是正常人群,也就是說,有青壯也有老弱婦孺,而且可以想象,一定是老弱婦孺的比例大,原因很簡單,因為常年軍閥混戰,很多青壯都被抓了壯丁,剩下的就以老弱婦孺為主了。
後來聽說這些人散落各地,不容易聯絡才鬆了一口氣。自己打仁德牌,見到貧苦的百姓自然是要救助的,可是救助他們的錢糧從哪裡來?
自己雖然貴為一國之君,可是這個時代生產力低下,勞動人口又少,又要養著無數軍隊,還要搞研究開發新技術,用錢的地方海了去了,那裡有多少錢能拿出來辦救助站,就算是後世的救助站、收容所也不能做到覆蓋所有的需要救助人群,何況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