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一百零六章 新火箭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六章 新火箭炮 (2 / 2)

武器研究院早就得到皇帝到來的通知,已經做好了測試新火箭筒的準備,劉厚直接被引領到靶場觀看試射。

當劉厚的黃羅傘出現在靶場時,靶場中跪下了一大堆的人,山呼萬歲後,劉厚道了一聲“平身”,眾人呼啦一聲站了起來。這些人當中有“工業部”的官員,如董允等,有武器研究院的負責人、參與研發新武器的技術人員,如馬均等,但是,最讓劉厚矚目的是整整齊齊排成五排的五十名士兵。

這五十名士兵每個人腳下都有一個大鐵筒,鐵筒被一個簡陋的支架支撐著,筒口統一斜指前方天空。這就是新研發的單兵火箭筒。

在劉厚攻佔成都時,曾經試驗過“克秋殺”火箭炮,這種火箭炮威力驚人,每次可發射五十發***,可以對一片區域實施覆蓋式的打擊。

可是,這種火箭炮體積龐大,笨重無比,不方便攜帶和運輸。雖然“克秋殺”的基座安裝了鋼輪,可以用牛馬等牲口拖拉著走動,不過這個時代的路況非常差,很多路都是土路,笨重的“克秋殺”極易使鋼輪陷進泥土裡。

而且打仗過程中,經常要行軍到荒山野嶺中,這麼笨重的傢伙即使有牛馬拉著,也很難翻山越嶺。所以上次戰鬥結束後,劉厚就讓武器研究院研發更輕便、更易於攜帶的新式火箭炮。

後來,馬均出了個主意,那就是化整為零,他將有五十個炮筒的“克秋殺”拆散,拆成單獨的一個個發射筒,每個火箭筒再安裝上一個可以摺疊的簡易支架。這樣一折騰,每個火箭筒一共只有十來斤重。

平時只要將支架摺疊起來,一個單兵就可以背在背上滿山跑,這就完全解決了運輸問題。當需要使用時,只要開啟支架,將火箭筒架在地上,根據射程遠近調整支架的仰角,就可以實施發射了。

這一過程對於炮兵要求很高,炮兵首先要會瞄準很遠的目標,炮兵還需要會測距,根據測出來的距離調整火箭筒的仰角,當然,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指揮官統一規定射擊距離的,但是也有自由射擊的時候,這個時候是需要炮兵自己掌握射擊距離的。

仰角的刻度盤上直接已經標上了距離,這是根據大量的實驗得出來的經驗值。炮兵並不會算彈道,畢竟要考慮地心引力、空氣阻力、地轉偏向力等因素,那個計算過程太複雜了,別說是三國時代的原始人,就算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劉厚也不會算。

所以,劉厚採取了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走經驗主義的路線。讓實驗人員在每個刻度試射一些***,測量它們平均飛出多少米,直接將這個數值記錄在刻度旁邊,這樣就不用管有多少影響因素一概不用去管,反正我們知道這個角度能打多遠就行了。

這就要求***必須標準化生產,裝藥量、***的重量、形狀等等都要一模一樣,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準確性。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火箭炮的準確性真的很一般,經常會有偏差十幾米甚至幾十米的情況出現。

在實戰中,很多士兵都喜歡將火箭筒扛在肩上,用肉眼瞄準敵人打,這一招對付距離較近的目標往往很有效,不過這是後話,這裡先不多說了。

回到試射現場,馬均作為研發方代表,向劉厚彙報了新火箭筒的研發過程,和各項效能指標等,劉厚代表朝廷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講話,大大地稱讚了研發組,並給研發組成員發下了適當的獎賞,然後,試射就開始了。

射擊諸元早已經調節好,只聽軍官一聲令下,五十名士兵齊齊點火,“刷刷刷”的聲音響起,五十支火箭炮彈在十秒之內全部飛了出去,射向兩裡外的靶子群中。火箭炮的特點註定無法做非常精確的射擊,所以,馬均讓人在約三百個平方的範圍內,安放了幾十個稻草人模擬一支敵人部隊作為靶子。

劉厚看到火箭炮飛出去後,靶區火光閃爍不斷,同時騰起了大團的煙幕,緊跟著就傳來了轟隆隆的連綿不斷的爆炸聲,腳下甚至感覺到有點微微震動,這火箭炮的聲勢的確很駭人。

五十名士兵調整炮口重新瞄準新目標,然後迅速裝彈,射擊另外一個方向的靶區,那裡安放的是十幾塊一指粗的木板作為靶子。新靶區繼續受到覆蓋性的打擊,當然,也有個別***飛出了三百平方米靶區,不過數量很少,只有個位數。

這還不算,五十名炮兵又換上新的***,射擊第三塊靶區,這塊靶區安放了十幾根披著鎧甲的木樁,毫無意外,大部分***都命中了這一個區域。

劉厚注意到,士兵們重新裝彈過程很快,幾乎是一兩秒時間就能完成裝彈過程——他們其實就是撿起放在旁邊的***,扔進火箭筒中而已。

倒是瞄準過程足足用了十秒左右,加上點火,大概二十秒最多不超過三十秒就能發射一發***。這一過程比火炮的裝彈過程不知道快了多少。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