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球偵察兵將這一帶的地形畫得很詳細,戰前的軍事會議就已經計劃好哪裡需要堆土石,哪裡需要扒房子,哪些需要怎樣怎樣改造。
所以這張作戰圖就像一張建築施工藍圖,到處都是土木工程的標註。戰前除了計劃好哪裡需要改造外,還分好了工,那隊人負責那一區段的工事都是詳細分配好的,他們一上到地面,就直奔自己負責的區段,三下五除二就將事情完成。
所以,在東吳人反應過來前,蜀軍已經將防禦工事大致構築完成。第一個鑽出地道的大將是鄂煥,這次主攻主要就是以他的第三師為主,兀突骨可是搶著要來的,可惜他的第二師在上次被東吳軍偷襲的一戰中損失慘重,新補充的兵員訓練時日還短,戰鬥力上比不上第三師,只好讓鄂煥先上。
為此,氣得兀突骨哇哇叫,還摔碎了幾個酒碗。第二員大將是關興,他帶領他一個團的火槍兵已經全部上到地面,現在正摩拳擦掌準備大戰。
“報!”一個傳令兵飛快跑到鄂煥和關興面前,單膝跪下抱拳道,“熱氣球傳來訊息,西北方向過來了一隊東吳兵,約兩千人的規模,約10分鐘後可到達,其他情況尚不可知。”
這就是有預警機的好處,可以隨時掌握敵人的動向。就在剛才,熱氣球上的偵察員看到西北方向一條火龍蜿蜒而來,按照東吳人的習慣,約每隔兩人就有一人手持火把,據此,偵察員大致推測出這支部隊約有兩千人。
當然,畢竟是晚上,不可能看得很清楚,是不是有其他情況尚不可知。不過這也已經比兩眼一抹黑的東吳人強多了。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只知道有敵人進城了,到底進了多少敵人,具體位置都還一無所知。
熱氣球馬上用燈號將偵察到的情況通知地面,現在熱氣球上的訊號燈一共有紅、綠、黃三種顏色,正是靠著這三盞燈的組合變化,傳遞著各種複雜的資訊。
這是由劉厚組織學院一批研究員研究出來的編碼系統之一。類似的編碼系統還有旗號、煙花訊號等。
而事實上,這支先過來的東吳部隊是自行過來的,東吳的指揮部剛收到蜀軍入城的訊息,還沒有來得及調兵遣將。這支部隊是離得比較近的一支部隊,他們收到蜀軍入城的訊息後,還沒等指揮部發來命令,領軍的將領自覺事態嚴重,就自行決定先過來頂住,他這是抱著做炮灰的必死決心前來的。
由此可以看得出,這些東吳將領的軍事素質其實是很高的,短時間內就判斷出局勢,並且不拘泥於軍令,自己認為對己方有利的事情就先去做,主觀能動性很強。可惜,他們今天遇到的對手實在太強了,比他們以往遇到的任何對手都強大百倍。
鄂煥聽到傳令兵報告的資訊,二話不說,下達了命令:派第六營過去阻截這支最先到達的東吳軍。
一個營五百藤甲兵,去截擊兩千人足夠了,理論上來說,每個藤甲兵只需揮四次刀而已,平時的訓練中,他們可是每天要揮幾百上千次的。
鄂煥發完命令後,又望向關興,關興也釋出命令,命令第三連配合這一營的藤甲兵行動。派一個連過去配合第六營的藤甲兵,無疑是為他們的行動加了一重保險。
經過多次大戰,現在藤甲兵和火槍兵配合作戰已經很熟練了,通常是刀槍不入的藤甲兵擋在前面,火槍兵躲在藤甲兵後面放槍。這樣一來,遠端、近戰都無敵,這種打法除非敵人數量比己方多很多,否則一般都能取得勝利。
第二師第六營的五百藤甲兵和一個連的火槍兵收到命令後,迅速轉往西北方向而去。很快兩軍就遭遇上,黑漆漆的夜晚,兩軍根本沒有放箭或放火槍的距離,雙方走在前面計程車兵直接就遇上了。
蜀軍有備而來,早就執刀在手,一上來就開始砍殺。東吳軍突然遭遇敵人,還沒反應過來,走在前面的一些人就已經被砍翻在地。後面的人見狀才紛紛拔刀和敵人捉對互砍。
藤甲軍本來那一套排成一排,統一揮刀斜劈的戰術現在用不上了,因為這時候是巷戰,地形狹窄,無法將部隊橫向展開。不但是一字長蛇陣無法使用,甚至任何隊形在這裡都是多餘的,只能一窩蜂衝上前,見人就砍,和黑社會打群架“劈友”沒什麼兩樣。
不管怎麼打法,藤甲軍都是佔有絕對優勢的,他們往往只攻不守,只管向敵人要害劈去。這就好比高手過招,如果有一方不要命地進攻,總是使用以命換命的打法,那另一方就會很頭痛了。
第三連的火槍兵沒有跟著藤甲軍一窩蜂衝上去,他們本來就是跟在藤甲軍後面的,雙方接戰後,他們更是稍微退後,退到離戰場二十步以上的距離,然後紛紛找好掩體,佔據有利地形準備射擊。
有些士兵為了能看得遠、打得遠一點甚至爬上了一些民居的屋頂上。反正這個時代的房屋大多低矮,訓練有素計程車兵三兩下手腳就能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