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差帶來了一份聖旨,聖旨的大意是封劉厚為交州刺史,讓劉厚安心待在嶺南候命。
但是劉厚已經出征北伐,欽差一時無法找到劉厚。費禕收買了欽差,知道了聖旨的內容後,將宣旨的欽差留在嶺南休息,著人好生招待,暗裡卻遣人用八百里加急將訊息送給劉厚。
劉厚和郭攸之都感到這份聖旨很蹊蹺,劉厚給劉備的奏章明明是請封費禕為交州刺史的,怎麼變成自己了呢?
這封聖旨應該是寫自自己出兵北伐之前,但是劉備又不是不知道自己一直有北伐的打算,怎麼會讓自己待在嶺南呢?
更何況,劉備應該清楚,自己北伐的重大意義。現在蜀國被魏吳兩國圍攻,尤其是荊州岌岌可危。而國內已經沒有多餘的兵力打破這種危局。
可以說,現在蜀國唯一的一支還空閒的強軍,就只有劉厚手頭上的這支ho
g軍了。劉備應該清楚,從戰略上來說,劉厚這支強大的ho
g軍從嶺南北上,可以直插東吳的腹地,對整個戰局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這種情況下,他只有巴不得劉厚早點北上,快點北上才對,斷然不會反而阻止劉厚北上的道理。
就算退一萬步來說,劉備舐犢情深,不想自己的兒子北上冒險和東吳主力死磕,那也應該是招劉厚回成都才對啊。怎麼會封自己的太子到嶺南這種蠻荒之地當官呢?這可是流放犯官之地,這樣做和流放劉厚有什麼區別?
而且,劉厚相信劉備不會是因為擔心自己的安危才發出這樣的聖旨的。自己在外征戰這麼長時間,哪裡見他擔心過自己一下,就算通訊,也從來是官方式的奏章、聖旨、上諭,從來沒見他來封書信問候一下自己健康、安危。
“看來,成都有變啊。”郭攸之皺著眉頭道。
“什麼變化?”劉厚嚇了一跳,他有很不好的預感。
“不知道,但肯定不是什麼好事。按理說,陛下絕對不可能發出這樣的聖旨。”郭攸之擔憂道。
“希望父皇沒有事才好。”劉厚若有所思地道。
“陛下吉人自有天相,太子殿下不必憂慮。”
“那我們現在如何是好?”劉厚繼續道。
“目前我軍北伐已經箭在弦上,不可能停下來了。再說,無論怎麼分析,北伐都是我們最好的選擇,如果我們退回嶺南,荊州休矣,關公休矣,甚至我大漢也岌岌可危。
退回嶺南,百害而無一利,北伐卻能險中取勝。太子殿下,請三思。”郭攸之道。
“但是我又不可能抗旨不尊啊。”劉厚鬱悶地道。
“其實費大人已經幫太子想到辦法了。”
“郭先生的意思是?”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如果你還沒收到君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