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白晴沒有理會那個人,只是吩咐一旁的趙一,找趙城守來處置此事。
趙城守很快就趕了過來,將那少年和其他鬧事的人全部抓起來,顯然不給對方絲毫解釋的機會。
圍觀的百姓眼見著趙城守出面解決此事,大家這才沒有繼續辱罵那少年。
趙城守滿是歉意看向沈白晴,道。
“侯夫人,此事是臣的失職,還望侯夫人莫要責怪。”
“這件事情今日便算了,不過我不希望以後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見沈白晴如此大度,趙城守心裡誠惶誠恐,忙道。
“侯夫人說的是,臣知曉了。”
此事也算是告一段落,雖然有人故意在蘇記門口鬧事,趙城守出現輕易解決。
整個兗州的百姓顯然都是站在忠勇侯夫婦這邊的,但凡是有故意找他們麻煩的,百姓就是第一個不同意的。
如此一來,兗州不少商賈都清楚忠勇侯夫婦一直以來都各種向兗州投入資金,實際上就是為了拉攏百姓。
他們將兗州建設的十分好,這樣一來兗州的內部經濟就被有效的帶動起來。
很多商隊在去往京城的路上路過兗州,發現兗州和以前大有不同,大家還是很願意去兗州看看的。
尤其是兗州的酒樓有精美的飯食,還有好喝的飲品,兗州的蘇記更是絡繹不絕的客人。
加之沈白晴在兗州建了幾個比較大的廣場,很多商販在那裡售賣許多特色小吃,一時間兗州成為朝廷發展最快速的城池。
訊息傳到京城,京城各方勢力驚訝於沈白晴同蘇博文居然有如此大的手筆,尤其是傳言蘇家自掏腰包建設兗州,迎來百姓們的歡喜。
京城的蘇府如今日子過的十分樸素,有傳言稱是因為蘇家將大部分的銀錢都投入到了兗州,以至於蘇府只能維持正常的花銷和店鋪運轉。
眾人不知曉的是,這是沈白晴提前和蘇府這邊打過招呼,往後的日子裡蘇府要懂得哭窮,最好是越窮越好的那種,這樣才不會有人懷疑蘇家除了蘇記之外還有什麼額外的收入。
陛下派戶部侍郎親自前往兗州,等到戶部侍郎回到京城後寫了好多摺子上報關於兗州的事情,戶部侍郎甚是覺得兗州會成為朝廷京城之外,最繁華的城池。
戶部侍郎在朝堂之上大力讚揚忠勇侯夫婦,陛下十分滿意,他不光是安排戶部侍郎去兗州,就連他的其他心腹也秘密前往兗州,送來的訊息都是兗州如今很好。